▲铜奔马毛绒玩具。图/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出品的铜奔马文创玩偶一夜间火速出圈,直接断货。这个系列玩偶有站姿和奔跑两种形态,以甘肃博物馆的铜奔马为原型,被网友评价为“靠丑萌火出圈”。

细看这两只铜奔马玩偶,翠绿的外表,疾蹄前进的四肢,点睛之笔在于咧开的嘴和微微歪着的头,脚底赫然点着一只“飞燕”,丑萌的精髓“拿捏了”。

铜奔马玩偶的爆火,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团队未曾预料到的,但它的“出圈”,也并非无迹可循。尤其是近年来,不少文创产品陆续走进公众的视野,“将文物带回家”也成了一种流行的趋势。

曾经“马踏飞燕”,如今“奔入我家”。这款铜奔马,也和其他文创产品的“出圈”不太相同。公众看惯了“马踏飞燕”健美的侧面,这一次甘肃省博从正面入手。正脸的“奔马”撒着欢咧着嘴,看一眼便让人忍俊不禁。这种自带喜感的特点与俏皮可爱的神态,让消费者们难以拒绝。

精致漂亮不容易,但有趣更难得。以接地气的灵动气质,让人爱上博物馆里高冷的文物,这恐怕就是铜奔马玩偶的“出圈”之道。

▲“马踏飞燕”。图/微信公众号“甘肃省博物馆”

以“马踏飞燕”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并不少,这款毛绒玩具只是其中之一。此前,甘肃省博还曾推出一款3D马头造型的“绿马头套”,并创意编排了一组“神马舞”同步亮相,受到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

“别看小小一只玩偶,它包含着很多设计上的‘小心机’。关于让文物整活,我们甘博是认真的”。这种“潦草的可爱”,用放松与解压的方式戳中了年轻人。当然,也代表着一种文创产品的新趋势——当精致走向雷同,空有其表的产品已经不能令人满足,独特与新意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铜奔马玩偶憨厚丑萌的外表,堪称文创产品中的一股“清流”。但正是这种神似的“复刻版马踏飞燕”,戳中了消费者的兴奋点。当然了,铜奔马玩偶远非“空有其表”。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也是甘肃省博的镇馆之宝。铜马三足腾空、一足掠于飞鸟之上,以静态的雕像呈现出“马跃千里”的动态之美,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而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马踏飞燕”也曾是课本中的重要章节,是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如今从博物馆中、课本上,一跃来到眼前,难免让人“上头”。

任何一款持续受消费者追捧的文创产品,背后必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特别是在当下“万物皆可文创”的背景下,一款产品的“出圈”并不容易。消费往往是“始于颜值”,而后“陷于底蕴”,最后才能“忠于产品”。

近年来,不少景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逐渐脱离“千物一面”的困局,从不温不火到叫好叫座,也正是结合了文化底蕴与地区特色,将其“玩出了花儿”。比如,此前大火的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曾一个月收入逾200万元,正是借助“盲盒”和“洛阳铲”两大元素,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与满足感。

文物背后有故事,产品“出圈”靠魅力。铜奔马玩偶的“出圈”,也为传统文创产品的营销提供了一个新方式。文创产品的设计不能朝着一个思路“猛扎”,更得时不时看看市场新趋势,了解更多消费者喜欢什么。

如此,才能让人期待更多“铜奔马”,续写文创产品“出圈”的故事。

撰稿/ 新京报评论员 刘昀昀
编辑/ 徐秋颖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