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宣传照。 图/钟薛高官方微信公众号

“钟薛高31℃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一波未平,7月5日,一段疑似用打火机烧不化钟薛高雪糕的视频再度引发公众关注。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此事,并告知相关业务处室。

7月6日,钟薛高再次发表声明,详细解释了海盐椰椰雪糕配方成分以及所占比例,其中蛋白质和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消费者关心的卡拉胶添加量符合国家标准;并认为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同时,钟薛高还表示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工作。

自“钟薛高31℃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引发质疑后,社交平台上很多人纷纷效仿做“对比实验”,这次网友“烧雪糕”也是其中一例。要看到,这段时间,测评雪糕之所以成为一股热潮,消费者不仅是出于好奇,更多的则是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品牌方回应的不信任。

钟薛高这份最新声明比此前的声明更为详尽,甚至详细披露了有关成分的具体数据,但释疑效果依旧不佳。身为当事人的品牌方,想要“自证清白”,天然缺乏说服力。这也就说明了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的必要性。
▲7月6日,关于海盐椰椰雪糕,钟薛高再次发布声明。图/钟薛高官方微信公众号

社交平台上,一些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实验”属于民间自发“操作”,也许像品牌方所言,以此来判断雪糕品质并不科学。当然,消费者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足以证明钟薛高就是“问题雪糕”。也有专家表示,“融化了之后是不是变成液体状态,不是食品安全的评价指标”。

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这其中,也难免夹杂了一些对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高价“网红雪糕”的不满情绪。但既然消费者提出了问题,也引发了公众担忧,这些都需要监管部门以详尽调查给出回应。

况且,消费者对一根雪糕“价高质优”的基本要求并不过分,这一点品牌方和市场理应更该读懂。这两年来,一些品牌凭借“花样营销”变成“网红雪糕”,顿时身价倍增,消费者自然也抱有更高的期待,同时也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钟薛高就曾因虚假宣传收到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2019年钟薛高被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处以行政处罚6000元和3000元,原因均包括宣传噱头与其配料表成分不符。比如酿红提•雪糕,宣称选用的特级红提实为散装红提;号称“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轻牛乳冰激凌,配料表中却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

这次备受质疑的钟薛高海盐椰椰雪糕到底质量如何?仅有民间测评和品牌方各自的“一面之词”,显然还不够。当前,既然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到此事,还期待相关部门通过科学检测,以权威报告结论公开回应消费者疑虑。

围绕钟薛高的种种质疑,是时候有个清晰答案了。倘若钟薛高经得住科学检测,检测单位也不妨对其“热不化”“烧不化”予以详细科普,让消费者看得明白,吃得安心。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
编辑/马小龙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