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思是小暑为小热,此时天气开始炎热,却没有达到极致。小暑期间,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于田间管理。在饮食上,民间流行小暑期间“食新”“吃三宝”等。


小暑三候


小暑有节气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温热的风吹来,蟋蟀离开田野,在庭院角落中避暑热,老鹰开始在凉爽的高空飞翔。


图片来源:IC photo


民间有俗语“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前后,全国大部地区的夏秋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于田间管理,但这个时期旱、涝、风、雨时有发生,要做好防治病虫、抗旱防涝的准备。


小暑与三伏


图片来源:IC photo


2022年的三伏天有40天。三伏在小暑和大暑节气之间,正值盛夏酷暑,多地开启“蒸烤”模式。今年7月16日入伏。


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小暑与天气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预计今年小暑期间,我国依然维持常年小暑大致的天气特点,高温晴热和强降雨并存,总体呈现出“南北雨多、中间高温多”的夹心状天气格局。


小暑期间,我国黄淮、江汉、江淮、江南这一带以及西北地区的高温过程都比较强,且高温范围比常年同期广,持续时间也较长;而多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华北,东北多雷阵雨或阵性降水,此外,华南后汛期开始,降雨也较为频繁。


小暑节气为何雨这么多?胡啸解释道,小暑节气雨量整体增多,伴随着雨季的北抬,北方进入到降水核心时段,华北、东北地区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对北方很多城市来说,7月都是一年当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与此同时,南方也进入到高温和强降雨的并发时段,尤其是西南地区正处于雨季当中,降雨充沛,此外,江南、华南一带也常有台风的影响,暴雨、强对流天气也频繁发生。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气象大数据发现,除了高温,降水在小暑期间也明显增加,鲜明诠释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特点。数据显示,全年来看,夏末秋初为降雨充沛时段,其中,小暑节气最多,平均雨量达到64.7毫米。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从省会级大城市来看,小暑节气降雨最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方,前十名以华南、西南地区居多。其中,武汉以平均雨量154.2毫米成为小暑时节雨水最多的城市,广州、南京紧随其后,雨量也都超过120毫米。


小暑习俗


小暑节气,民间也有一些习俗,比如“吃三宝”“食新”“吃暑羊”“晒伏”等。


【吃三宝】


在饮食上,由于小暑期间天气炎热,民间流行在这一时期吃一些清凉的食物,比如“吃三宝”,“三宝”指的是绿豆芽、莲藕、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小暑前后最为肥美,正适合做美味菜肴。


绿豆芽是颇受欢迎的一种蔬菜,常见吃法有醋溜豆芽。将豆芽、葱、蒜加醋等煸炒,一盘美味的醋溜豆芽就好了。


图片来源:IC photo


莲藕也是常见蔬菜,凉拌莲藕是不少人家夏日餐桌必备菜。将莲藕切片后焯水,再加个人喜好的调料拌匀即可。阅读原文>>>


【食新】


小暑饮食不止有“三宝”,还有“食新”,即尝新米。一些地区的稻谷在小暑前后成熟,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开始尝新米,还有地方将新米酿造成新酒来“尝新”。


【吃暑羊】


图片来源:IC photo


在我国鲁南和苏北的一些地区,小暑也是农民赋闲时,流行“吃暑羊”、喝羊汤,带有滋补的用意。比如江苏徐州,就曾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等说法。


【封斋】


在我国湘西的苗族地区,当地节日“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间,当地要禁食鸡、鸭、鱼、鳖、蟹等,但猪、牛、羊肉不是封斋范围,依然可以吃。阅读原文>>>


【晒伏】


除了饮食习俗外,民间还有小暑晒伏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各种服装,据说此日晾晒衣物后,可以除湿、避免虫蛀。


小暑与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表示,进入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痛经等。”李金辉表示,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此外,也可以使用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之下外侧凹陷处(外膝眼)下3寸。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


按摩方法:可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10-30次为宜。阅读原文>>>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


编辑 王晓琳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