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北京故宫文物去了香港。来自故宫的93件珍品聚集在香港艺术馆,其中43件文物出自宁寿宫花园——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修建的颐养之所。此次展览被命名为“颐养谢尘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作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5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共接待了观众14万人次。


不少香港市民仍记得1998年TVB的那部《乾隆大帝》,年轻的古天乐在剧中饰演乾隆皇帝,而这次展览,给了他们走进“乾隆花园”的机会。隔着玻璃,人们近距离打量乾隆亲笔书写的“层阁延春肖”贴落,也仔细端详铜镀金四豹驼人打时刻钟。镶玉罗汉绘金花草图案屏风、紫檀雕松竹梅纹宝座等古典家具,让他们从看过的书或影视作品中拾起片段,拼凑那个有关乾隆的年代。


香港是对外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10年后,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一座新地标矗立在维多利亚港北岸,香港市民再次将目光投向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但这次是在香港故宫。


矗立在维多利亚港北岸的香港故宫。受访者供图


筹划6年,香港有了“故宫”


对于成功抢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门票的人来说,他们在7月2日那天有过一次短暂的失望。原本于7月2日正式开馆的香港故宫,因天气原因延迟一天开馆。不过第二天,首批入场观众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广场前欣赏了一场舞狮表演,两个狮子口中还吐出了“宏览群物,博观中外”的联子。终于,这座远看像是一尊方鼎的建筑物敞开大门,欢迎七百万香港居民以及每年约两千万往来香港的国内外游客。


“不盯紧,票就没了,预约都满了。”香港市民梁智聪说。香港故宫开幕展约14万张门票于6月14日起公开发售,截至7月2日,已售出约八成半、近11.5万张门票。火爆程度超过了梁智聪的预期。


2016年12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与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签署了《故宫博物院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就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备忘录》。


一年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舍设计方案出炉。2018年5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动土仪式开启。此后,又历经了4年筹划,香港故宫正式向公众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约1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展厅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勇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维港对面的港岛一眼望过来,人们很难不被这座建筑吸引。香港故宫的选址位置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香港故宫为何选址西九文化区?早在1998年,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当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要在位于西九龙的填海区兴建一系列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希望借此提高香港的文化水平与世界地位。

 

2008年,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正式成立,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兼任管理局首任主席,他对此充满期待。根据《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条例》,一个由不同界别专家组成的行政委员会将成立,他们将为香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区。

 

香港故宫的建设契合了整个文化区的定位。实际上,去年11月“M+”博物馆也正式在西九文化区开幕,连同此前的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等文化设施,以及刚刚开馆的香港故宫,在延伸40公顷填海土地上建成的西九文化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型的文化区之一。

 

唐英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是一个非常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这个平台过去一直专注在商贸、航运、服务方面,现在可以走上一个新台阶,在文化艺术方面也要有一个双向平台,其中最重要的观众就是内地的同胞们。


香港故宫外墙的带孔铝板。受访者供图


4000余件铝板打造金色外墙,衔接误差不超3毫米

 

从远处看,香港故宫的造型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鼎,体现了中国传统器物“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的美学特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官网显示,博物馆大楼由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设计,这座现代建筑展示了对传统美学的全新演绎,其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

 

实现整体外形结构的“上宽下聚”并不容易。王勇说,整个博物馆的东西面为倾斜结构,其中东面最高的斜度(顶高和悬挑的部分)达到了1:3。“我们采用了一个4层倒吊悬臂的悬挑结构,最大的悬臂长度达14.6米。在组合结构上,除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之外,我们还在主要受力的柱梁里加了4组大型工字钢,每件超过12吨,所有钢结构的总用工量接近480吨。”

 

造型难,用清水混凝土做外墙也难。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在完成后,其表面过于粗糙,一般需要贴瓷砖、玻璃等材料进行装饰,但清水混凝土不需要任何材料修饰,并且具有清洁感、素材感等出色的美学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有支模板、浇筑、扎铁、拆板、养护等多个工序,其中包括了近40个控制点(需要注意的细节)。只有把每个控制点的工作都做好,才能实现一次成型的效果。为了让清水混凝土的色泽统一,施工人员还测试了20多种配方,最终确定了混凝土的配比。据介绍,清水混凝土占了整个博物馆外墙的70%,其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米。

 

往近了看,博物馆的外墙挂着米金色带孔铝板。每个板面的弧度又不一样,有的中间凸起、两边弯曲,跟帆船的帆有些类似。去过北京故宫的观众,会想起紫禁城城墙上的瓦当。


据介绍,外墙有4022件带孔铝板,每一块铝板的尺寸形状都不同,有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在王勇看来,要前后左右把这些板子都衔接好,并把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是个不小的挑战。


室内中庭的三位曲面带孔铝板。受访者供图


BIM(建筑信息模拟)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在铝板的加工生产阶段就开始使用这项技术,没有这项技术,就很难完成加工图。每一件板子至少要设计20套加工图才能做好建模。”王勇说,先把模型做好,拼接在一起,再去考虑建筑荷载、拼接效果、间隙碰撞等问题,等所有问题解决后,再把3D加工图转换成平面加工图,大幅提高了出图和生产效率,避免误差造成的返工。

 

6个月、近10万张加工图纸,若用传统方法,这项任务难以完成。据了解,香港故宫建设项目通过BIM技术解决了各类模型碰撞问题55710个,占全部碰撞的93%。此外,施工方也采用了AR、VR、MR 以及其他监控技术。

 

因为三面环海,香港故宫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防范台风成为设计之初便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王勇介绍,在原基础上放大2.8倍进行结构设计。经计算,香港故宫可抵抗高达273km/h风速,对应蒲福风级表中的17级,即现有最高的风速级别。

 

王勇告诉记者,施工团队还利用智慧工地系统(C-SMART)从施工进度、安全、环保、质量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表现。“香港故宫是一个智能化的博物馆。”


香港故宫朱红色迎宾大门。受访者供图


建筑设计于不同细节中引发对故宫的联想

 

与北京故宫午门的大门类似,在香港故宫十扇朱红色的迎宾门上,也分布着9行9列81个玻璃门钉。游客踏入正门,就来到了博物馆内。

 

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同样参照了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博物馆中庭的空间垂直递进,将不同的楼连成一体。参观者在中庭,可以享受博物馆入口广场、香港岛天际线及大屿山的景观,体会大楼与周边风光的和谐之美。

 

严迅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香港故宫的设计,重视公共空间的运用及与公众的互动,同时受紫禁城建筑群启发,于不同的细节中引发对故宫的联想。他表示,引起联想的外形里面,实际上是展示中国传统空间特点的一个主题,是把北京故宫这种中轴线序列的空间从平面变成立体。

 

“中庭的空间比较大,香港故宫楼高7层、近45米,但三个中庭的高度累计达到了38米。所以说,这是个别有洞天的空间。”王勇说。


香港气候湿润,为了保障馆内文物、展品能在恒温恒湿环境中保存,团队对馆内超过8000个阀门、1224个风嘴进行调校,最终实现馆内空调温度控制精度在±2℃,湿度控制精度在±5%,而这些都是通过放在展厅内的感应器进行自动调节的。


室内中庭安装的消防设备。受访者供图


为预防火灾等突发情况,该项目还采用了预动式花洒洒水系统、Novec 1230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远射程花洒洒水系统、楼梯加压系统等各类消防系统。据了解,多种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无论是馆内展厅、走廊还是中庭,一旦发生火灾,都可以在及时灭火的同时保证馆内设施和文物不受破坏,也可最大程度保障游客安全。

 

“可以说,香港故宫采用了香港最高级别的消防系统和机电系统。”王勇说。

 

去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央视采访时被问及,在任职特首剩下的时间里,最想干成的事是什么?她表示,希望在余下的任期,能亲自见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圆满成功开展,让世界瞩目,做一场丰盛的故宫文化的展览。

 

林郑月娥的表态,让王勇记忆深刻。“我把这段视频转给了同事们,感觉我们做的事情很受关注。”王勇说,从2018年动土施工,到2020年10月底完成馆内第一个展厅的交付,施工团队克服了不少困难,累计施工人次超过70万。

 

“香港市民对故宫的热情非常高。去年我们提前接待了超过100场次的参观活动,让他们感受科技建造。作为一名见证香港故宫诞生的建筑者,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也很自豪。”王勇说。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