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系统今日再度开出两张百万元的大额罚单,均与“反洗钱”有关。


根据央行北京营管部发布的公告显示,北京爱农驿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因“未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未及时发现处置可能存在的特约商户支付接口转接情况”等7项原因,没收违法所得156.14万元,并处罚款560.14万元,罚没合计716.275754万元。


同时被罚的还有北京滴滴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因“未严格落实客户身份实名制要求,未按规定开展法人开户意愿核实工作”等12项原因被罚款427万元。这两家公司相关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亦被央行北京营管部警告,并处以罚款。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反洗钱”是支付机构被罚的“重灾区”,今年以来大额罚单数量亦有所增加。这意味着未来央行系统对支付企业,尤其是对互联网平台企业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这将促进支付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监管精神,亦将有利于平台经济的行稳致远。


商户管理和“反洗钱”成被罚重灾区


在此次罚单中,两家支付机构罚款的金额均在百万以上,多个机构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一并受到处罚。这意味着央行系统对“反洗钱”的严监管仍在持续。


央行营管部公告显示,时任北京爱农驿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反洗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国刚被央行北京营管部警告、并处罚款16万元;时任北京爱农驿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反洗钱部门负责人、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侯宇被处罚款6万元。同时,时任北京滴滴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反洗钱领导小组组长陈曦被警告,并处罚款17.4万元;时任北京滴滴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反洗钱领导小组组长焦阳警告,并处罚款20.6万元。


“央行系统近年来加大了 ‘反洗钱’和商户管理方面的监管力度,因此近年来罚单笔数和金额均在持续上升。”一位支付机构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被罚,且大额罚单的数量可能持续增多。


根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央行各分支机构针对第三方支付领域共计发布36张罚单,32家机构遭罚没9794.89万元,罚单数量和金额均同比有明显增长。去年同期,央行共计发布26张罚单,23家支付机构被罚没9461万元。从违法事宜来看,32家被罚机构中,违规行为前三的“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均与商户管理和反洗钱密接相关。


实际上,央行近年来持续加码反洗钱监管力度。2021年6月1日,央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对违法行为分类进一步细化,并在处罚力度上大幅提升了违法罚款金额;2021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则进一步完善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正式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适用范围。


支付机构为何屡罚屡犯?


近年来,针对“反洗钱”和商户管理的大额罚单数量明显增多。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大额罚单数量明显增多。在上半年的36张罚单中,包括责任人被罚在内,共有14张罚单所涉及的罚没金融超过百万元,占比接近40%。


在监管高压态势下,支付机构为何屡罚屡犯?


“这主要源于支付机构在落实反洗钱规定存在现实客观困难。”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银行支付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平台旗下机构的服务对象多为小微商户或个人经营者,普遍面临覆盖区域广、商户经营分散的问题,机构对商户的线下巡检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与障碍。


一位支付机构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银行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客户品牌心智上存在较大差距。据其调研发现,非银行支付机构普遍较难获取非盈利性质外部公开信息;与此同时,客户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信息保密工作亦容易产生疑虑,客户配合度相对较低,进一步限制了非银机构责任主体落实。


王蓬博建议,支付机构更应该对反洗钱工作加强重视,如在对相关法律的理解、对反洗钱人才储备、在自身反洗钱风控系统和知道建设等层面,都提前做好相关工作。


据悉,近年来央行对近百家支付机构法人开展的反洗钱检查结果来看,严监管环境下,各机构落实反洗钱相关规定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合规意识不断提高,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已普遍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和组织架构,自主开发或引进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等。


常态化监管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央行对于支付企业的“反洗钱”等方面的严监管或将持续。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常态化监管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王蓬博表示,近年来央行加强“反洗钱”监管力度十分有必要。随着中国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反洗钱”监管和金融风险防控向着国际看齐的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国内也面临着诈骗高发,“跑分平台”越发隐蔽,非法跨境资金支付和结算等突出的反洗钱相关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非银支付市场获得长足发展,客户数量、交易金额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非银支付业务普遍具有快捷、便利、非面对面的交易特点,在为普通客户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非银支付机构同样存在被一些违法资金交易所利用的可能,隐含着和银行支付机构一样的洗钱风险。


另有支付机构人士指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企业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处罚,其实质是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罚促改”的监管内核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实施常态化监管,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监管精神,最终将有利于平台经济的行稳致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