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北京的小伙伴们,

可能已经在怀念7月12日的那场雨,

看图送清凉,

先来“望梅止渴”一下

↓↓↓


7月12日,八里庄东里,阴雨降温,雨中的路人穿上了外套。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7月18日,北京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计,19日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最高气温仍将在35℃左右。


自7月16日进入三伏天后,北京的热力升级,昨天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飙升至37.2℃,7月18日,北京晴晒持续,高温预警生效中。


新京报客户端通过整理发现,自7月14日以来,连续5日北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其中15日最高气温达36℃。


7月18日,天坛公园里,游客撑遮阳伞游览。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还要热多久?未来一周会下雨吗?


据气象北京消息,预计未来一周(7 月 18 日至 24 日),周前期本市天气晴到多云,后期天空云量较多,其中 22-23 日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


图片来源:气象北京


为何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


自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就已开启“高温模式”,7月17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已是中央气象台连续12天发布高温预警。


7月16日正式入伏,我国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多地将会开启“蒸烤”模式。不只闷热升级,而且今年的三伏是40天的“超长版”。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伏,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以今年为例,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一共40天,是个“加长版”三伏。中国天气网通过查询2001年至2022年的三伏时间表发现,这22年里有17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占比高达77%,可见“普通版”三伏不普通,“加长版”三伏更常见。


三伏天到底有多热?中国天气网统计了近30年来(1991年至2020年)的气象数据发现,三伏天里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极端高温在40℃以上,高温持续日数达5至7天;南方大部虽因湿度大,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强,但极具耐力,高温日数均在20天以上,局地甚至达35天。而不得不提的“高温霸王”吐鲁番,极端高温曾达47.8℃(2008年8月5日),高温日数曾持续达39天,几乎是高温全满贯。


三伏分为头伏、中伏、末伏。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头伏哪里最热?从常年(1991年至2020年)头伏期间省会级城市高温排行榜来看,10天中杭州平均高温日数有5.9天,位居榜首;其次是重庆、南昌、长沙,平均高温日数达均达5天以上;而福州、武汉也实力不俗,达4天以上。


为何三伏天会这么热?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靓解释,主要是因为入伏后,夏季风逐渐抵达最北端,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三伏天期间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且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还影响人体汗液排出,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除了防中暑,还要防这个病


气象专家提醒,北京晴晒继续,紫外线很强,公众外出注意防暑防晒勤补水,尽量减少阳光下直晒,谨防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


【如何防暑降温】


气象专家提醒,未来三天气温高,湿度较大,注意防暑防晒,午间中暑风险较高,尽量避免长时间或高强度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合理使用空调,防范热射病等中暑性疾病的发生。


三伏天里,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冷风直吹;护好咽喉和后心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饮食注意少寒凉,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夏天防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及时补充水分,要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可以消耗,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开水和茶水。


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备应急之用。


【热射病和中暑有何区别?】


热射病有什么特征?与一般中暑有什么区别?哪些人群最容易患病?看这张图就够了↓↓↓


图片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编辑 王晓琳 设计 甲晨晨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气象北京、央视新闻、新京报此前报道


编辑 常江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