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限制了人们出行、购物等日常活动,而“云逛街”“宅经济”“云展览”“云演艺”等不断诞生的新名词也反映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新趋势与新特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数字技术使文化触达更多普通人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与布局,也进一步颠覆了文化艺术、文化消费的原始呈现与体验方式,倒逼传统文化场景、文化艺术项目、文化消费体验“上网云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重塑大众生活。


同时,Z世代的崛起也影响着全球数字化趋势与走向,作为“网生一代”,互联网是其与生俱来的生活常态,既可以通过上网来研究发现品牌和产品,也可以沉浸在实体店购物、社交;既可以通过抖音、B站和小红书“追星”“种草”,也可以沉浸在“剧本杀”“密室逃脱”及“沉浸式演艺”中体验文艺人生。


随着5G商用技术的加速应用,以VR、AR为代表的沉浸式技术日益发展壮大,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影响和渗透,必将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沟通方式与文化消费。而通过数字技术、沉浸式业态赋能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城市更新,必将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数字技术还能够推动传统文化打破地域、时空边界,为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文化创意成果、参与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使人真正成为文化主体。“以人为本”是数字化不断开发新功能、拓展新领域的主要动力。数字技术不但使文化消费不再是“少数人”的享受,而且是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触达更多普通群众的重要载体,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让文化更好地贴近人、服务人、引导人。


今年端午节期间,由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出品,腾讯区块链提供技术支持,《天涯明月刀》合作推广的新媒体互动产品《龙腾虎跃――一水同舟向未来》,充分挖掘端午节健康积极的文化内涵,活化传统龙舟竞技运动,同时融合永定福建土楼非遗文化场景,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全民参与的数字“端午赛龙舟”的生动文化意象,吸引众多网友一边看比赛一边参与到划龙舟的互动游戏中来,线上线下竞相争渡。通过线上游戏带给用户永定福建土楼文化传承的体验,同时在虚拟世界中保存一份历史文化的宝藏。


用数字消弭文化的地域、代际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不应只是囿于文化艺术的固有领域,还要走出“舒适圈”“内循环”,借由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自觉主动地把优秀中华文化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赋能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数字文化创意产品重塑相关领域,让人民群众在营造美好生活的生产创造中全景化、沉浸式地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影响。


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分布并不均衡,鉴于文化资源保护以及文化安全需要,文化资源的流动与互鉴困难重重。加快文化数字化转化,可以实现对偏远地区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带动不同地域的宣传和推广,使分散于各处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借助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传播的即时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打破信息壁垒,增进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共情。全球化时代,遍布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人类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数字技术最大优势是让传统文化呈现可视化、传播互动化、体验沉浸化、共享便捷化、消费多元化,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另外,年轻一代业已成为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而Z世代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早已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分享收获。而加速文化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不但有利于打破区域文化差距,也将进一步消弭代际文化传承“堕距”。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卜希霆


编辑 徐超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