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时代到来,以5G、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汽车产业变革时代的到来注入了新内涵和新动力。


7月20日,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投入30辆主驾无人车辆,开展常态化收费服务。国内无人化出行服务迎来从示范运营迈入商业化试点的新阶段。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企业如何探寻转型创新之路,智能汽车如何增进数字经济新动能?8月5日,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数字出行:智驾时代的汽车产业引领之路”论坛上,行业专家及企业高层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智能电动汽车

中国汽车品牌已具备一定“弯道超车”的基础和实力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年当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汽车产业变革的主要轨道是从传统的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变化的结果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市场。


继连续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位居世界第一后,今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再创新高,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达21.6%。


“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认为,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中国制造业和中国汽车产业正茁壮成长,供应链和主机厂掌握的知识和能量远远比在ICE传统内燃机时代掌握的“Know-How”要多得多,产业链也非常丰富。


在刘宇看来,围绕着智能座舱和高等级辅助驾驶这两个重要特征,以及中国ICT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将变得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也给整个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中国汽车品牌也已具备一定的“弯道超车”的基础和实力。


今年7月20日,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国内无人化出行服务迎来从示范运营迈入商业化试点的新阶段。


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认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政策开放力度空前。“无人化、规模化是自动驾驶发展的下一步,而无人化、规模化的尝试都是为了自动驾驶商业化做准备。目前行业已经到了商业化的前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透露,今年示范区将进一步推进3.0阶段建设,积极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前沿探索,加快示范区建设管理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


但同时,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在当前的示范推广阶段,技术标准不统一、推广成本较高,路侧研发能力建设和验证不足等行业共性挑战依然存在。


孔磊认为,标准体系建设、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政策保障是当下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动力电池

未来高质量发展方向是低碳化、高端化和智能化


除了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基于造车本身延展出的话题外,整条汽车产业链都备受关注,其中上游电池就是热门议题。


“去年动力电池行业投资超过万亿元,产能已扩张到1000 GWh;预计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到2025年将会达到1TGWh,产值会进入万亿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发表演讲时表示,从技术角度进行展望,未来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是低碳化、高端化和智能化。


欧阳明高指出,当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较严重。为改善这一问题,要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损耗。“全球电池碳足迹法规将会实施,所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绿电实现电池生产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同时,在欧阳明高看来,以高品质、高安全、高技术为代表的高端化也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过去十年,中国动力电池创新突破,已经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且竞争力大幅提升。尤其是2018年以来,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电池结构创新方面引领全球。


他认为,“未来中国动力电池的创新,要从电池结构创新逐步发展到材料体系的创新,这是一个更加复杂,更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但也是全球动力电池创新的制高点。”电池体系会不断丰富,未来十年电池体系还会经历三次技术变革,2035年前一定会规模生产能量密度为500Wh/kg的下一代电池。


针对动力电池产业的智能化,欧阳明高将其概括成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控制三方面。


他强调,智能化在动力电池产业大有可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最终要研发制造出新一代智能电池,实现动力电池从材料选择、电池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的全链条智能化。


汽车产业 

将向服务化转型,为智能汽车提供各种服务、解决方案成为热点领域


在讨论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同时,下游的汽车后市场在近年来也颇受关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汽车后市场领域当中,会出现大量独角兽型的创新企业,它们在某一个服务环节有专业化的本领,具有杀手锏的能力。另一方面,会有许多专业企业的跨界进入,而传统的汽车后市场企业要么转型,要么就会让位于跨界进入的专业化企业。


“同样是做维修,劳动密集型的维修业态会被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且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维修公司所取代。”张永伟表示,后者让维修更精准、成本更低。这些高效率、更便捷的服务业态更多来自互联网、信息通讯、大数据等跨界领域。对于跨界者来说,这是它们变革的机会。


“在汽车产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期待着大量中小企业能够参与进来,有大量携有专业化力量的跨界者能够拥抱这场变革,也期待着大量汽车企业、整车厂、零部件公司、流通型企业能够更客观、更深刻地去理解这场变革,主动成为变革的重要参与者甚至主导者。”张永伟表示。


事实上,汽车产业变革正促使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投入到汽车研发产业中来,推动了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华为与多家车企的合作就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们的核心还是要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有一些标准化的零部件,包括车联网的TBOX、电机和电源管理,还有车载AR HUD(增强现实抬头现实)等。”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华为把三十多年来在ICT和信息产业积累的芯片、硬件、软件、算法等能力用在汽车上面,希望能够助力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转型。


余承东重申,华为公司坚持的原则是:华为自己不造车,而是要真正地帮助合作伙伴们和车企造好车。


“要造很好的车,有竞争力的车,并且卖好车——这是我们新加上去的。因为大家知道,过去十年多我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华为终端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一些品牌、渠道、零售和营销的经验,并且有渠道零售的阵地。我们希望能够助力合作车企一起卖好车。”余承东说道。


他表示,希望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能够助力中国的车企乃至助力全球的车企,在信息化转型时代,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时代来临之时,能够获得很好的竞争力,能够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张永伟认为,当汽车智能化后,为智能汽车提供各种服务、解决方案成为热点领域,也是现在最佳的服务化发展赛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林子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