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生活

《一起品尝法国》
作者:法兰索瓦芮吉·高帝 
译者:洪碧霞 柯志仪 
版本: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4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安也

“小牛肉在哪儿?烤肉、香肠在哪儿?豌豆、鹿肉酱呢……有没有辣酱白豆、乳猪肉、烤羊排、胡椒味重一点的白天鹅肉?”“您有面团吗?您有糖粉吗?用面团做个可丽饼,上面撒糖粉,就是糖粉可丽饼了!”“只有一件事可以让我们感到兴奋:薄酒莱,就是这样,还有白酱炖小牛肉!”如果想要通过一本书盘点整个法国的美食资产,我必须推荐这本《一起品尝法国》——唯一的缺点是,想要把所有和法国美食有关的内容都装入其中,这本书的分量实在是“十足”——重量可能超过3千克,倘若没有一张合适的书桌,阅读如此重量级的书,绝对是“自讨苦吃”。

在众多的美味食谱,料理技艺和美食地图之外,阅读这本书我们还可以知道,在中古世纪,阿尔萨斯地区及日耳曼部落出现了腌酸菜;1320年法国现存最古老的食谱书《料理大全》(Le Viandrier)第一版问世;1393年,《巴黎食事》(Le Mesnagier de Paris)里出现了可丽饼的食谱;1620年干邑地区(Cognac)开始蒸馏制作“生命之水”(又称“白兰地”);17世纪末,香槟区正式出现气泡酒;松露到1790年才开始栽种,1853年,安塞姆·佩恩(Anselme Payen)写下第一份可颂小面包的食谱,等等诸如此类的知识。

或许这本书的出发点只是喜欢美食,或者说是喜欢美食文化,但毫无疑问,这本书的作者对法国美食和一切与之相关的话题、逸闻进行了相当扎实的汇总和梳理,整本书的编排看起来也非常“美味”——是的,图片和文字都相当“可口”,令人愉悦。

文学

《唐诗三百年:诗人及其诗歌创作》
作者:黄天骥
版本: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2022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张进

唐诗的成就之高、影响之广不必多言,相关的解读性作品也是一部接一部,其中不乏精心之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往往能以特殊的切入方式、研究方法和领会路径,向读者展现唐诗或气势浩荡或幽微深奥的动人之处。《唐诗三百人:诗人及其诗歌创作》从浩瀚的唐诗中选出35首精品进行细读式剖析,论诗,论诗人,兼及历史。某个具有特殊禀赋的诗人,在某一特定处境(外部环镜和个人心境)中,写下某篇流传后世的诗作,这三者本是一体,对这些因素了解、领会得越多越深,越能触碰到一首诗的核心,领略其美学和历史价值。

如书中写到杜甫的《石壕吏》,关于这首名篇,我们是否真的捕捉到了其中的高妙、惊险之处?作者不仅写到安史之乱这一历史背景,写到杜甫的个人逆境,而具体到诗歌,也看出老妇在石壕吏的威逼下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既然说了“室中更无人”,为什么又忙说“唯有乳下孙”?室内到底有人无人?为什么又说“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又急忙“请从吏夜归”?而另一个主角,那个前来捉人充军的石壕吏对老妇的话作了怎样的答复?杜甫始终没有写,只留下一片充满张力的空白。这也是全诗最耐人琢磨的地方。作者凭借想象力,恰当还原出当夜“吏捉人”的场景,构想了一出两人对话的戏曲场景(详见本书),让读者顿时明白其中的原委,使杜甫刻意隐藏的内容得以彰显,让人看到杜甫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这样精细的赏析,是可以帮助读者进入诗歌内部的可靠的缆绳。

文学

《缺席的城市》
作者:里卡多·皮格利亚
译者:韩璐
版本: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宫子

在拉美作家中,皮格利亚属于阅读愉悦感并不强的一类,他之前的代表作《艾达之路》便是如此,而更加不以情节见长的《缺席的城市》因为表达概念的不同,在阅读时也有着更多的障碍。首先和这本小说的宣传不同的是,《缺席的城市》既不是一本科幻小说,也不是一本爱情小说,它是一本关于文本的小说。

小说的核心是城市中那台不断制造故事的机器,而它也象征着语言和文本的生成,这些故事中有与爱情相关的故事,有对拉美混乱的政局进行讽刺的故事,有象征着集体记忆的叙事,同时还有警察对这台机器虎视眈眈一直试图捣毁它。小说的整体叙事框架看似简单,但是具体的构成方式却相当复杂。为了挑战叙述的节奏感和文字间距产生的效果,皮格利亚在《缺席的城市》中将语言的节奏空间压缩到极致,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多并没有特别具体的所指,而是呈现出分裂的效果,让人一眼望去不知所云,而在情节推进方面,皮格利亚几乎将叙事时空的转换压缩到极致,主人公的行动仿佛在切割空间,他每一段行为的动机都是该行为本身而没有其余的铺垫。最终,《缺席的城市》形成了一种文本上交互缠绕的效果,由一个故事牵引着另一个故事,也许它们之间互相有着关联,也许完全朝着两三个不同的方向分裂,而将所有故事集中在一起,则是隐喻上的侦探身份。《缺席的城市》在皮格利亚的作品中,更像是一次纯艺术上的尝试,一本元小说作品,这类小说在文学世界中有着其起源性的存在意义,提供了很多探讨的话题,不过就文学形式而言,很多时候相比于成功挖掘故事形成的机制,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许才永远是最艰难的那件事。

历史

《天堂之奶》
作者:露西·英格里斯
译者:徐海幈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李永博

“以物述史”是近年来全球史研究的热门领域,历史学者尝试写作“物的全球史”,读者也乐于通过触手可及的实体来感知相对模糊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近期出版的《天堂之奶》就是英国历史学家和小说家露西·英格里斯写的一部关于鸦片的全球史。提起鸦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这种让人堕入深渊的罪恶之源,包括成瘾性和危害性更强的各类现代毒品。但很多人忽略的是,鸦片也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其他的重要角色:吗啡是医学上有效的镇痛剂;鸦片也曾给浪漫主义诗人提供创作的灵感;由鸦片引发的战争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作为一部全球史,本书关于中国的部分读起来非常有趣。不仅有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晚清禁烟运动,也考察了鸦片在20世纪著名战役(包括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作者还横向比较了鸦片与世界各地黑帮的关系,把杜月笙和上海“青帮”与意大利黑手党、纽约黑帮放在“毒品交易与地方治理”这同一维度下进行比较,对读者重新思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撰文/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李永博 青青子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