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带货,虽是电商的一种新形式,但商品质量依然是核心竞争力。新京报资料图。

“家人们,这个选品团队所有人都阻止我上架,每多卖一单,我们亏的钱就更多,但给粉丝家人们送福利是我们的夙愿。来,上链接。”这是一名电商主播看似“不情不愿”的“亏本甩货”话术。

8月9日,据工人日报报道,现在一些电商直播的主播在直播间打起了情感牌,利用话术和演绎套路让粉丝们下单。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未必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产品出现质量和售后问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也即是说,电商主播的戏剧化情感动员,很容易让消费者头脑一热就下单,可在收货之后,遇到了商品质量问题,却面临“维权难”。

商品质量不行,价格并非宣称的最低价,产品售后还跟不上,这些都是主播的“底气不足”之处,而承受这些损失的,最终还是被情绪带着走的消费者。

现如今,电商的直播间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商品买卖空间,而越来越多带有“内容输出”的味道。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董宇辉,就是靠内容取胜。当然,也有一些电商主播在内容输出上开始“不走寻常路”。

有一些主播照着事先编好的剧本,直接就在直播间里演出小短剧。家庭纠纷、情感纠葛,主播互相打PK,这些内容的剧情起起伏伏、扣人心弦,消费者也看得情绪激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甚至都被设计成为剧情的一部分,都是为了增加直播间的“看头”,目的还是为了让消费者更爽快地掏钱。

▲电商直播间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商品买卖空间,而越来越多带有“内容输出”的味道。图/IC photo

从电商的角度来看,直播带货是越来越“卷”了,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电商商家的销售套路是越来越多了,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商家设好的“情感陷阱”里,花了钱,买不到中意的商品,还浪费了“感情”。

需要意识到的是,主播在卖货时讲究话术本无可指摘,但最终掏出“真金白银”的还是消费者,这也意味着无论如何,主播都不能欺骗消费者。这包括直播间宣称的“库存所剩不多,一定要马上下单”,以及主播为了快速变现,选商品不看重质量,只看重高佣金,卖给“家人们”质量有问题的产品。

主播带货,虽说是电商的一种新形式,但从本质来看和电视购物十分相似,而这其中,商品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正如某主播所言,在直播带货中,“优质主播+高质量产品”应该是双向兼顾。主播不能只注重戏剧化的情感动员,而故意忽视商品质量,只做足“面子”,而忽视“里子”。

当然,对于商家日渐巧妙的套路,消费者还是要理性,不能头脑一热就被主播的话术带着走,购买前要货比三家,理性下单。电商商家也要认识到,销售套路虽然能造成直播间的一时红火,但当“家人们”发现被欺骗后,留下来的还能剩多少呢?

从监管的层面来看,这些在直播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给后续的行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相关部门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还是要保持对直播领域新现象的警惕。尤其是平台,更需要保持关注,加强监管,不能让消费者陷入电商直播间带货的“情感陷阱”。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丁慧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