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体验农活,利用影视专业能力帮助当地拍摄旅游宣传片,给孩子们开展传媒小课堂……这个暑假,中国传媒大学28名学生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嘎查,开启了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利用自己传媒领域的专业优势给当地农户带来力所能及的帮助。
 
据中国传媒大学团委书记郑丹琪介绍,学校党委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多次强调要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让青年学生在躬耕劳作的实践中收获成长。这28名同学均是学校遴选出来的佼佼者,学校派出校团委副书记吉也带队,抽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张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安阳朝担任领队,和28名学生一道,为今后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基地起到先锋队的作用。
 

学生们在田间学习农作物知识,拔野草。 受访者供图

插秧、干木工活,亲身感受劳作的不易 

8月10日是实践团队入驻察尔森嘎查的第五天,学生们分组给当地做宣传视频、支教等工作,提起前期陪同同学们一起下到田间地头干活儿的场景,吉也笑着说自己到现在腿还疼,没想到同学们干得非常努力,泥巴糊满双手,身上汗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也没有叫过苦。
 
郑丹琪介绍,这次的团队依托该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培优班,学生主动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28人,他们都是来自各个学院的佼佼者。科尔沁右翼前旗是学校的定点支援单位,传媒大学每年都会和这里结对子、开展帮扶合作,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该校也有优秀教师借调到当地做挂职干部,参与日常管理等工作。当地挂职干部和在校老师学生们一起“头脑风暴”,商量出了此次的暑期实践内容。
 
吉也介绍,8月5日,学生和老师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集结到乌兰浩特,再由当地干部接到察尔森嘎查。抵达当地的第二天一早6点,学生们就起床洗漱,准备撸起袖子干活。上午在黄豆和草药的作物田地里拔草,下午又套上胶鞋到稻田里分苗插秧。“一天干下来,又累又晒,但同学们没有一个嫌苦嫌累的。”
 
吉也解释说,按照计划,整个实践活动中有三天时间安排的是劳动实践教育,刚到的这几天,学生们每天都在尝试不同的劳动,比如到水库边捡垃圾,到当地木匠家里做木工等,最难的是在稻田里插秧,学生们刚下田的时候,整个人扎到了泥土里,像定住了一样,最后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学会了插秧,也感受到每餐饭的来之不易。

出发前,老师要求学生们“脚必须踩到泥水里”。 受访者供图

“实践这几天,天天有学生给我发他们的感受,说之前确实五谷不分,现在亲身感受到劳作的不易,感到自己更接地气了。当地广袤的草原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山河壮阔。”身在北京的郑丹琪每天都关注一线的实践情况,感触颇深。 “出发前我就要求学生们,脚必须踩到泥水里。这几天收到反馈照片,他们真的做到了。”
 
吉也介绍,作为探索学校劳动实践教育的先锋队,师生们在体验完各类农活之后,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摸索出一个常态化的机制,利用好察尔森嘎查这一劳动教育基地。
 
用专业优势推广当地旅游,为孩子开设传媒小课堂

切实给当地提供帮助是此次社会实践的另一重要任务。吉也介绍,28名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为特色小镇调研组、传媒支教组、采访组,学生们利用传媒大学的专业优势,为察尔森嘎查做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察尔森水库既是当地的水利枢纽又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学生计划拍摄旅游体验、探店的短视频,将水库、农家乐和帐篷酒店等旅游资源、风土人情通过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搭建并运营好察尔森嘎查的公众号。
 
支教组的同学们以察尔森小学为支教点,为当地的中小学生讲授思政课、合唱课、短视频制作课,在思政课上,同学们将自己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北京2022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经历分享给孩子们,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我看到有个小孩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道‘我想去北京’。”

支教组的大学生们给当地中小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采访组的同学们带着北京市教委宣教处下发的采访任务,对北京市派驻科右前旗的挂职干部进行采访报道。吉也介绍,8月8日,兴安盟那达慕大会开幕,很多北京市挂职干部在草原上忙碌,采访组的学生来到开幕式现场采访,用视频、照片等记录下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当地,同学们也感受到了老乡们的热情。“对我们太好了,村干部还集体给我们包饺子吃。”吉也介绍,学生们也积极反馈老乡们的热情,做饭时搭把手、打扫村支部,看见活儿就干。学校领导来探望学生们的时候,同学们“反客为主”,洗水果、打扫卫生,帮着村支部一起迎接。
 
郑丹琪介绍,除了去科右前旗的这一团队,这个暑期,中国传媒大学共有五十多个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充分考虑到各地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各地学生就近找选题,参与实践项目。
 
“学生们在出发前要申报实践内容,学校对活动内容严格把关,行程结束后,我们会对社会实践成果进行验收、评奖,将优秀的成果给予展示。同时,每一个社会实践团队必须由在职老师任指导教师,提供建议和把关。”郑丹琪强调。
 
对于是否会出现“混学分”的情况,郑丹琪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并不能为学生带来多少加分优势,他们选择参与完全是出于兴趣,“‘00’后的孩子们有一个特点,如果兴趣使然,他们会全情投入。”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