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湖北多地持续晴热高温,出现严重旱情,多地县市近日连续刷新湖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8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协调中国农科院组成科技小分队赴湖北抗旱一线,指导科学救灾。新京报记者从带队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王文生处获悉,当前为湖北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目前科技小分队已调研湖北地区多个县级市,其中部分县市农田出现严重干旱情况,若持续高温,或有减产风险。据悉未来一周,湖北当地的中稻、夏玉米、夏大豆共计约1200万亩面临高温热害威胁。在指导当地制定方案抗旱救灾的同时,王文生也强调,这期间,积极抗灾、主动意识也是抗灾保丰收的关键。

 

王文生(右三戴草帽)与专家们在湖北指导抗旱工作。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科技小分队分赴湖北8市州指导抗旱救灾

 

据上一年数据显示,湖北秋粮面积约为4890万亩,作物主要以稻谷、玉米为主。据湖北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湖北省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15.8万亩、成灾198.4万亩、绝收20.1万亩。受灾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占受灾总面积的67.3%。

 

8月13日晚,由农业农村部指派,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王文生带领四个专家组落地湖北,计划在一周时间内分赴武汉、黄冈、襄阳、荆门、随州、咸宁、孝感、黄石等全省旱情较重的8个市州,指导农业抗旱救灾工作。

 

王文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到达湖北后,他所带领的小组前期赶赴黄冈市、黄石市查看受灾情况。部分县市因前期科学调度,水稻总体受灾较少,仅有少数塝田缺水较重。但也有地区在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影响下,受灾情况较为严重。

 

“除了我所带领的这个小组,另外三组也都前往湖北多地,各个小组所了解到的具体情况看来也各有不同。”王文生指出,持续的高温热害天气,将对处于扬花授粉和灌浆期的玉米水稻影响较大,对正值结荚鼓粒期的大豆也将产生不利影响。据悉,未来一周,湖北省约有800万亩中稻、300万亩夏玉米和100万亩夏大豆面临高温热害威胁。

 

农作物抗旱 看天气也靠人为

 

王文生告诉记者,湖北地区部分水田因为靠近水源,短时间内除了满足农村生活用水,也可基本满足稻谷灌溉的需求。不过对于水田作物而言,真正的考验还在于高温。自8月份以来,湖北黄冈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已接连持续了半个月,正是稻谷的抽穗扬花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王文生担心高温或对水稻后期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王文生也指出还需关注后续水稻虫害的风险,进一步做好检测和预案。

 

在王文生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在于旱田的灌溉。他指出,湖北旱田大多处于丘陵地带,地势较高、土地不平整、距离水源地较远等客观条件为有效灌溉造成了一定困难。王文生认为,在高温晴热天气持续的情况下,丘陵旱田亟待“解渴”,想方设法完成1-2次灌溉尤为重要。

 

此外,王文生提到,在调研时,偶尔遇到小部分小农户,考虑到人力不足、投入成本较大、以及收益问题,存在高温厌战的情绪,而种植大户对抗灾所体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都比较强。他特别谈道,农作物抗旱,天气条件是基础,对抗灾情,取得抗灾保丰收胜利的关键在于人为因素。据悉,从当地农业农村厅、农业农村各个部门,到县乡村都针对高温抗旱工作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也利用已经建立的微信群、合作社联盟、涉农企业等及时开展抗灾情况调研、抗灾工作指导意见、抗灾技术培训等。来自科技小分队的专家,也为到访的各地制定了抗旱救灾方案,指出了当下的重点工作。

 

王文生告诉记者,目前湖北部分区域因前期储水情况较好,灾情影响尚未进一步扩大,但总体来看情况仍不容乐观。可若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又将对秋粮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明朗。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