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持续高温少雨,水位持续下降,出现“汛期反枯”。主汛期遭遇干旱对农业生产、居民用水是否会造成影响?极端高温、干旱的气候现象是否会持续?

 

8月18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郑国光。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气候的极端性、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我国此次高温干旱或对长江流域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但今年我国粮食保障不会因此出现大的问题。

 

全球多条河流均出现历史低水位

 

新京报:长江流域干旱,出现历史低水位。今年全球及国内的气候状况如何?

 

郑国光:今年全球气候状况确实很异常,多地发生了高温干旱。特别是欧洲出现严重高温旱情,泰晤士河、莱茵河等欧洲主要河流都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最低水位,造成水运困难、水利发电严重不足、农业旱情严重等。同时,高温干旱也导致了欧洲多地发生严重的森林火灾。

 

我国也遭遇了本世纪以来第四次也是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国家气候中心分析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超过了2003年、2013年和2017年的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的特点。

 

另外,今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弱且少,特别是华南地区,如果影响或登陆的台风少,就会出现干旱。今年台风偏少,副热带高压又一直控制我国中东部和西南东部地区,强烈的下沉暖气流使得这些地区高温少雨,维持时间长,地表土壤失墒严重,一些地区出现严重干旱。

 

水利工程可保证百姓用水需要

 

新京报:高温干旱天气会造成什么影响?

 

郑国光:高温和干旱往往相伴发生,高温导致地表的蒸发量增加,晴空少雨使得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干旱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从黄河流域以南到珠江流域以北,包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中南部等地气象干旱都比较严重,有的地方出现了重旱,个别地方还出现了特旱,给当地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目前正值长江流域秋粮重要的生长期,距收获季节仅不到两个月时间。因此,这次高温干旱将对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从全国的粮食生产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华北、东北地区由于去年秋天雨水较为充沛,土壤底墒很好,加之前段时间这些地区雨水也还比较多,预计这些地区粮食有望丰产。今年,我国粮食保障不会因近期长江流域阶段性干旱而出现大的问题。

 

新京报:除了农业生产,干旱是否会对居民生活用水带来影响?

 

郑国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来,每年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都很大,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应对干旱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

 

尽管这次长江流域出现了阶段性的干旱,但水利调度体系比较完备,各地都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用电放在优先位置。例如三峡水库现在开始加大放水量,为下游补水。可以说,三峡工程既可以防汛抗洪,也可以抗旱。应该说,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干旱,可以通过调水来保证老百姓的生活用水。

 

我认为,不能把当前的旱情过于夸大,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量还是相对多的,水利工程可以保证老百姓的用水需要。

 

旱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加

 

新京报:今年汛期前,从各部门发布的信息来看,更关注汛期的防洪、防涝,主汛期出现旱情似乎没有太多信息显示?

 

郑国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确实有些反复无常,预测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气候也是很难的,特别是预测具体地方的气候状况技术上更难。例如,这次欧洲高温干旱和我国中东部地区高温干旱,气象部门都没有准确进行预测。过去,我们常说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十年九旱”,但近几年的情况就有较大改变,长江流域很少出现严重旱情,今年就发生了。就目前科技能力而言,要准确预测明年或未来我国哪些地方会发生干旱,确实很难。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气候的极端性、不确定性明显加大。一直以“风调雨顺”著称的欧洲部分国家今年出现了百年少遇的高温干旱,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均创高温天气历史纪录。这些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

 

一般来说,全球有多个干旱区域,包括中东和南亚地区、欧洲东南部地区、北美中西部地区、非洲撒哈拉区域等。但是,干旱具体会出现在哪个地区、持续时间多长、什么时间出现、强度有多大,不确定性很大。

 

新京报:这种干旱的情况预计还会持续多久?

 

郑国光:目前,淮河以北到东北地区以及西北中东部都有降雨天气,盘踞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将逐步减退,随着副热带高压南压东退,其边缘的雨区也会南压东退,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将逐步得到缓解。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