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为)8月23日,红十字与冬奥同行——“冬奥遗产”红十字冬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向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交付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会同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向三大馆捐赠交付共18套红十字冬奥AED。


嘉宾共同为“冬奥遗产”红十字冬奥AED捐赠交付揭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捐赠仪式现场,红十字冬奥救护保障人员为大家演示了对心脏骤停者如何使用AED配合心肺复苏术的应急救护实际操作。AED设备进馆布设后,三大馆将组织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和AED使用培训,用“冬奥标准”指导和培训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不仅有“神器”,还要有“神技”,不仅丰富三大馆北京冬奥会代表性实物收藏,还将发挥实际使用价值,提供应急救护保障。


红十字冬奥救护队员现场情景模拟演练AED使用和心肺复苏技能。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演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为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授“红十字博爱救护队”队旗,将蕴含着“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旗帜传递到三大馆,希望三大馆通过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起高水平的救护保障队伍,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参观者的生命健康服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左二)为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授“红十字博爱救护队”队旗。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悉,为落实北京冬奥组委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精神,并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冬奥可持续性发展的文件要求,今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发文,开展“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红十字冬奥AED向博物馆捐赠布设工作,助力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中长期规划,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


三大馆领导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回赠捐赠荣誉证书。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红十字冬奥AED向博物馆捐赠布设工作惠及北京的20家大型博物馆、图书馆和公共场所,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5家,计划可捐赠布设90套。北京冬奥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作一方面提升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接待服务观众的能力水平,为参观者营造安全的空间环境,为生命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也使“冬奥遗产”持续在“京华大地”发挥作用,弘扬和传承北京冬奥精神。


“红十字冬奥AED将努力形成一张严密的保卫人民健康的生命之网,让‘冬奥遗产’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活’起来,物尽其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普惠于民,持续为城市安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红十字与冬奥同行”项目,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医疗服务处携手红十字冬奥项目秘书处,完成了四个第一次,两个全统一,两大全覆盖:第一次受权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与红十字标志组合使用,第一次将AED布设于所有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第一次在所有场馆医疗站统一使用红十字标志,第一次在所有医疗保障人员识别物上统一使用红十字标志;红十字标志全覆盖138个医疗站点;红十字和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的组合标志马甲全覆盖2376名医护人员、专业志愿者。最终做到AED和红十字标识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全覆盖。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