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北京援藏抗疫医疗队抵达拉萨。186名队员中,有10人来自北京市区两级疾控部门,他们连夜进驻指挥部,加入拉萨市流调工作中。


“现阶段的重点是管理好阳性和密接,让疫情不再继续传播。”北京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援藏医疗队流调专家组领队卢红艳表示,控制疫情需要一支有经验的流调队伍,但挑战在于,当地此前并无新冠疫情处置经验。


据了解,目前拉萨已集结疾控、公安、教育等各系统240余人组成流调队,北京专家进行带教指导并参与流调,提高队伍专业性。


北京援藏抗疫医疗队从首都机场出发前往拉萨,疾控专家合影。受访者供图


支援重点为带教指导

 

新京报:你们上周抵达了拉萨,和当地对接之后,他们现阶段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卢红艳:我们疾控系统此次一共派来10位专家,去的是拉萨的流调专家组。抵达后我们与当地进行了沟通,发现他们更需要的是带教、培训、指导,所以这几天我们主要进行传帮带方面的工作。

 

新京报:为什么当地更需要培训方面的支援?

 

卢红艳: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处置的重点不一样。在病毒传播早期,重点包括快速落位管控及溯源调查。现阶段的重点是管理好阳性和密接,遏制传播,这需要大量流调工作者参与其中。

 

而当地面临的很大考验是近三年基本没有新冠疫情,不像其他平原城市,有疫情应对的经验。其实从科学性、专业性角度来讲,流调溯源这些操作本身并不因为区域不同而有太多区别,但实战中会出现非常多复杂的情况,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我们来帮助他们尽快提高。


卢红艳在拉萨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流调质量、回传速度明显提高

 

新京报:当地流调队伍的情况如何?

 

卢红艳:拉萨发生疫情后,由市、县区两级疾控中心、公安系统等工作人员组成的流调队就开始工作了,但人数相对较少。随着疫情发展,当地政府从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系统等抽调骨干来补充队伍,现在流调队有240多人。

 

新京报:流调是很专业的工作,这支队伍运行和学习的情况怎么样?

 

卢红艳: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做到满分,在密接判定、特定场所风险点位的研判上,他们目前还缺乏一些经验。我们会从技术角度进行指导和培训,也经常去现场接受咨询,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会一对一指导、一事一议,他们边做边学。

 

现在,这支队伍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开始是没有任何专业经验,从零开始,不到一周时间,流调的质量、回传的速度明显提高。


新京报:什么情况需要一对一指导?


卢红艳:举个例子,我不久前接到一个电话咨询,是一个大院里出现了病例,流调员要判定密接人员和风险人员,做不同的管理处置。这个院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处于独立空间,他们觉得传播风险不是特别大,但有一个细节被忽略了:房间没有独立卫生间,而共用卫生间是可能造成感染的,这在之前的疫情中也发生过。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后他们就能考虑到这一点,从而更全面地进行研判。


新京报:你希望这支流调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卢红艳:从能干到会干,从会干到干好,这需要下一些功夫。当下有两个方面可以提高,一个是提高速度,流调越快、密接管控越快,疫情也控制得越快;另一个是流调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点位及人员的判定。我们希望流调效率能几小时、几小时地往上提,这需要一个过程,希望逐步达到一个适合当地情况的状态。


当地海拔较高,需克服高反症状


新京报:你们自己是否适应当地环境?


卢红艳:我们需要克服一些身体上的挑战。当地海拔较高,我们出现了高反的症状,但疫情紧急,我们没有调整的时间,来的当晚就开始工作。在高原戴着N95口罩流调也比较难受,明显觉得比在北京要累很多。


新京报:除了培训指导,你们还会协助当地做哪些工作?


卢红艳:我们帮助当地梳理工作机制,譬如当地检测机构彼此数据上报的去重、检测数据如何更快上传到指挥部、专业人员如何嵌入各个环节盯住重要细节、密接判定时对人员信息的及时掌握等。


同时,我们也帮助梳理流调报告,将分散性、孤岛性的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更加完整的数据,提交给当地政府,这样分析预测和政策制定会更加准确、更有针对性。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实习生 赵钰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