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北京市政协常委会今天(8月30日)举行,市政协委员就“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建言,三名专业领域的市民代表参加了旁听。记者了解到,这是北京市政协常委会首次邀请市民代表旁听。

 

今年3月至7月,北京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建设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党派成员、专家学者等围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开展系列协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常委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发言。

 

北京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建设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郝留亮介绍,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是本届政协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以让市民代表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政协如何实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以往市民都是在几分钟的电视新闻中了解政协如何协商。此次从专题辅导报告到分组讨论,从委员大会发言到市政府领导回应,通过参加一天的会议,市民代表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政协是如何议政协商的。”


他说,此次的议题比较专业,因此邀请的市民代表来自专业领域,既有来自调研对象北京绿交所的代表,也有参与调研过程的专家。他们旁听会议介入得快、深刻理解、可以形成共识,专业市民的补充建议将吸纳进调研报告。


“这种形式特别好,期待未来有更多市民参与,了解政协是如何议政协商的。”中智科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永刚参与了调研报告的调研和撰写。他表示,减污降碳是个巨量系统工程,此次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多详实的建议。他建议,未来要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双碳科普馆项目,让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体验到北京绿色低碳转型的生态文化理念和目标行动。同时,加快在北京副中心搭建双碳产业领域的新基建,布局绿色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作为民建会员,阿里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彬也在前期参加了调研,此次旁听市政协常委会,他觉得受益匪浅。“减污降碳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需要2000多万北京市民的参与,市政协常委会邀请市民参与‘集众智,汇众力’,我也将为北京市发展凝心聚力,为北京市未来美好生活建言献策。”

 

他认为,目前,北京市一些绿色低碳生活的场景走在全国前列,但场景间尚未打通形成良性生态。同时,生活类碳普惠行为主要依托相应领域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实现,平台与平台间由于“碳减排认定方法学标准不统一”导致碳减排量难以互认。建议打通各个场景,形成碳普惠生态圈。探索建立城市一级的碳账户体系,推动区域间个人碳减排量数据的互通与互认,实现“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受益”可持续碳普惠模式。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此次旁听会议,聆听了市政协委员对减污降碳的高质量建议,受到很大鼓舞。“调研报告中多次提到绿交所,这些建议将助力我们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史琳在分组讨论时提到,目前碳排放和碳汇监测能力不足,无法准确反映出减排成效,建议构建全市近实时碳排放监测数据库。王乃祥特意在午休时间和委员进行了交流。他表示,绿交所正在开发建设碳核算账户系统,为各类绿色资产交易提供定价、评估等服务,正式上线后可以作为服务主管部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双碳管理公共平台,为政府管理城市提供帮手。

 

他表示,绿交所已经开发了绿色资产支持工具,邀请金融行业一流专家进行了论证,专家认为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同时风险可控,绿交所将适时推出。据悉,绿交所预计将在9月中旬迁至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开展运营。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