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开幕,8月31日,朝阳区举行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朝阳区文化贸易进出口成效显著,2022年1-7月,全区重点文化企业进出口总额达8.2亿美元。此外,朝阳园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将构筑完善基地建设运营支撑体系,打造地理信息服务出口政策试验区和应用场景示范区。

 

依托产业优势吸引国际级企业落户

 

朝阳区国际化资源优势突出,云集了除俄罗斯外的全部外国驻华使馆,集中了北京市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70%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以上的外资金融机构,50%以上的国际性会展。2021年9月,朝阳区被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郭琪介绍,近年来,朝阳区依托CBD、中关村朝阳园、奥运功能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功能特点和产业优势,吸引了众多国际级企业落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朝阳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至141家,占全市70%,总部企业聚集效应明显,总部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今年1-7月,朝阳区累计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10246.0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市总量的51.6%。1-7月,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262家,占全市31%。

   

朝阳区坚持扩大开放,国际化发展优势突出,先后获批成为全市首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尤其是自贸区立足国际商务服务功能,吸引了多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首创”项目、“首个”项目落地朝阳,其中包括北京市首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政策落地,自贸试验区挂牌后首家“一带一路”外资银行落户,全市首家个人征信公司落户等。

 

朝阳区文化贸易进出口成效显著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区文化贸易进出口成效显著。2021年,全区重点文化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7.17亿美元,全区12家企业和9个项目被认定为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分别占全市的38%和82%。2022年1-7月,全区重点文化企业进出口总额达8.2亿美元。

 

郭琪表示,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朝阳区将充分发挥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叠加的优势,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品牌企业(项目);文化出口额实现年均增速8%左右;将朝阳区建设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和对外文化贸易高地,建成国际文化贸易中心区,国际文化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已形成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

 

中关村朝阳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之一,是全市“两区”建设20个重点园区之一和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的主承载区。2022年3月,经商务部、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评选,中关村朝阳园入选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也是全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在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北京市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中,朝阳区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位列北京市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四大核心产业集群之一。

 

朝阳区汇聚了中科院地理所、空天信息研究院等专业院所、100多家地理信息设备制造、地理信息勘察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遥感产业等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所有环节。

 

将打造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应用场景示范区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产业促进处处长夏春玲介绍,中关村朝阳园自入选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以来,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牵头组织作用,研究制定《中关村朝阳园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基地地理信息服务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培育一批居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空间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提供商,基地在全国地理信息服务出口中发挥集聚、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同时,中关村朝阳园积极搭建基地创新主体间对接交流平台,吸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向基地内集聚。与中国星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协调解决星网落地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区域多家院所、重点企业已纳入星网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实质合作。围绕垡头中心区北斗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北斗运营平台、技术创新应用、短报文等相关主体集聚。

 

下一步,朝阳园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将构筑完善基地建设运营支撑体系,打造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应用场景示范区,引领和服务全国、全市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发展。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