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近期,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组织排查整治非法捕杀野生蚯蚓行为,促进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9月13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在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近年来,部分地区通过电捕蚯蚓的方式,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捉,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为保护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必须严厉打击电捕野生蚯蚓行为。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物种,通过在土壤中穿行掘穴,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水资源利用效率等,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蚯蚓的取食、消化、排泄等活动,还能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降解,促进土壤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在平衡和稳定土壤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蚯蚓制成的“地龙干”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在部分地区出现电捕野生蚯蚓现象,不法分子利用“地龙仪”“电蚯蚓机”等设备,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捉。这种行为会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有关仪器设备多为非法改装改造,存在安全隐患,还可能致人触电身亡。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整治在农田、森林、湿地、草原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电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问题。

 

新京报记者获悉,8月下旬,贵州毕节“电捕野生蚯蚓”民事诉讼案曾引发关注,这也是我国首例蚯蚓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四名被告人唆使当地村民使用禁猎工具非法捕捉、加工、销售野生蚯蚓,最终四名被告被判赔偿超20万元。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不断改善和提升土壤生态环境。一方面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蚯蚓等土壤生物保护,进一步明确打击滥捕野生蚯蚓等野生动物的适用依据及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持续打击非法捕捉、收购、加工野生蚯蚓的行为,常态化开展对生产、销售依法禁用猎捕工具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大蚯蚓人工饲养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优化集成推广选种选育、高效繁殖、防病防逃等关键技术。规范蚯蚓药用、饲用等产业发展,完善人工养殖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相关产业有序发展。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