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判处未成年罪犯1040人,非监禁刑适用率21.2%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报告披露,2017年至2021年,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共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1765件。对于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各类案件,报告显示——体现“宽容但不纵容”政策精神,判处未成年罪犯1040人,非监禁刑适用率21.2%。

 

对个别主观恶性大,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性严重的未成年人,严控从轻幅度,依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无期徒刑。“零容忍”态度,审结杀害、性侵、拐卖、虐待等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48件,判处罪犯1470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报告还提到,北京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审判特色机制。如针对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辨认和控制能力不健全的特点,健全落实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法庭教育、犯罪记录封存等特色机制。

 

北京还在全国法院首创“亲职教育制度”,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全市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探索发布“家庭教育令”,建立全国法院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线上平台。

 

此外,北京法院系统还联合公、检、司及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创设未成年人救助及心理干预等救助项目,打造综合性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基地。2017年以来,累计对未成年犯开展回访帮教2000余次,40余人考上大学或中专技校。

 

推动建立侵害案件“一站式”取证办案场所及检警合作机制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报告提到,北京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尽可能救助受侵害未成年人。2018年以来,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21人,提起公诉1462人。其中侵害不满14岁未成年人犯罪1017人,占69.56%;猥亵、强奸等性侵类犯罪740人,占50.62%。

 

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推动建立侵害案件“一站式”取证办案场所及检警合作机制,最大程度避免未成年被害人“二次伤害”。

 

会同民政、妇联、社会公益组织等向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紧急安置、身心康复等多元综合救助,为2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0余万元,为203人提供小额爱心救助,开展心理疏导、申请法律援助,传递司法温度。

 

对涉罪未成年人,北京检察机关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尽可能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2018年以来,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301人、审查起诉1539人。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对涉罪未成年人少捕慎诉少监禁,不捕、不诉比率分别为53.27%、50.51%,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率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坚持“宽容不纵容”,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批准逮捕607人、起诉723人,对重新犯罪和违反考察规定涉罪未成年人撤销附条件不起诉9人。

 

依照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实现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全覆盖,讯问时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率达100%。率先搭建法律监督与矫治帮教综合平台,在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设立“新起点扬帆检察中心”;首创在专门学校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治教育工作机制,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罪错未成年人提前干预、临界预防,相关做法被最高检复制推广。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捕诉案件较2018年分别上升23.34%和26.91%,北京同比分别下降19.59%和30.91%。

 

建议

聚焦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认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作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最后一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法院深化未成年人审判制度创新,探索构建符合少年司法规律的审判模式,深度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治理,积累了大量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同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也提出,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中,还存在少年司法理念需要持续强化、专业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有待增强等问题。并建议,要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全面保护。

 

在审判工作中,用好从业禁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法律手段,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欺凌、性侵及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等社会热点问题,依法公正高效审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对检察机关,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也建议,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切实做好未成年被害人救助保护。深化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积极开展涉未成年人监护、探望、抚养、收养、继承、教育等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执行活动监督。以烟酒销售、网络信息传播、校园安全治理、娱乐场所管理、教育培训人员资质审查等问题为重点,加大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办案力度。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