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年多,2021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势科室陆续进驻,截至今年9月23日,该院区日门诊量约800-1000人次,床位开房率达到约95%。通州院区二期也已经在规划之中。


“从无到有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很有成就感,奋斗的经历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麻醉科负责人梁汉生回首建院之初的艰辛,言语中流露着自豪感。


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


进驻通州,均衡优质医疗资源


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通州区漷县镇,地处京津冀腹地,连接北京东部重要节点,为疏解城区医疗资源拥挤,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7月,通州区卫健委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正式合作协议,通州院区建设纳入北京市整体医疗规划。四年多时间里,通州院区综合办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就像十月怀胎一样,一步步看着通州院区的建成、开诊。


通州院区一期规划占地面积147亩,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容纳日门诊量4000人次。作为城市副中心引入的“双唯一”医院(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管辖医院,唯一一家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以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定位,将国家级中心、院士团队、国家重点专科等优势学科全面引入通州院区,建立立足城市副中心,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诊疗示范区。


由于新院区地处偏远,在新院区的启用过程中,北大人民医院制定了相应政策,包括工作绩效、交通补贴、优惠住宿等,以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筹备早期,各科室“先发部队”几乎都选择将家临时安在了通州院区。医院食堂没有建成,周边生活服务配套不足,订餐也不方便,大家就带些零食、方便面、自热米饭;晚上则睡在临时布置好的科室休息室里。


通州院区急诊科护士长刘月在最初筹备的一个月里,直接住在了科值班室。面对几十间空无一物的屋子,她要根据图纸设定房间的功能一点点测量,精心挑选,期望达到最满意的布局。“那时真的是兜里装着尺子,走到哪儿量到哪儿,天天干到凌晨,第二天起来脚跟都疼。”刘月说道。当4岁的闺女在视频电话里哭着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时,刘月的内心五味杂陈。直到现在,她也只是每周三、周五才回家,因为开诊后有太多工作需要完善。


通州院区创伤中心护士长孙丽冰也是在新院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病区里的每一个房间、每一张床、每一扇门,都是她和同事一起用心装饰的。“当你把科室像家一样筹备、爱护的时候,你就不会不爱它。既然给了我这个职位,就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孙丽冰说道。


筹备初期,忙是一种常态,所有进驻科室的筹备人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前期筹备工作。除了硬件上的准备,还有流程、软件权限开放、人员调配等很多细节工作,为了保障开诊顺利,需要反复演练,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从2016年通州区卫健委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建设通州院区备忘录,到2021年正式开诊,从接洽、建设、交接,到人才储备及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历经5年多的不懈努力,通州院区终于正式启用。


优势科室与特色专科有序入驻


2021年12月18日,通州院区正式开诊。在正式开诊前,一辆急救车一路鸣笛,将附近物流公司摔伤左腿的徐师傅送到了通州院区急诊。在以往,类似的严重创伤要送往几十公里外的城区大医院,但这一天,救护车几分钟便将徐师傅送到了通州院区。救治团队熟练地接诊、查体、开医嘱……这些流程,在开诊前他们已经练习过很多次。


祖祖辈辈生活在漷县的冯大爷,开诊当天就上上下下参观了一遍院区。“我们盼了好几年,经常过来看看医院建得怎么样了,今天终于开诊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实惠的了。”冯大爷说,家门口有了大医院,就不用跑到20多公里外的城区去看病开药,方便,心里也踏实。


除急诊、创伤中心外,妇产科、全科医学等均是最早一批入驻的科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王志启介绍,自通州院区开诊以来,妇产科的妇科最先进驻,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皆有安排,解决了相当多的妇科病问题,包括常见病、恶性妇科肿瘤等。两个月前,生殖医学中心也已经开放,而产科涉及的细节问题更多,仍在筹备之中。


“开诊那一天,我心情特别激动。”全科医学科主任曹照龙感叹道。作为通州院区开诊与同期首批进驻病房的科室,全科医学科收治高血压、冠心病、肾病、慢性合并症等患者,目前已成为通州院区门诊量最大的科室。


截至目前,通州院区已经有30个科室进驻,包括胸外科、心脏外科、疼痛医学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儿科、呼吸内科等,为周边及北三县地区的居民提供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化疗病房护士在做输液前的准备。


开辟“新战场”,病房全面启用


2022年初,北京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通州院区病房全面启用。基于医院发展整体规划、通州院区功能定位、医教研工作布局的通盘考虑,医院领导班子确定了通州院区“小门诊、大病房”的发展思路。


2022年2月7日,通州院区病房全面启用。血液科、胸外科、创伤救治中心、骨科(骨肿瘤、骨关节)、妇科、普外科等STEM全国排名前20位的优势学科,和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全科医学科(综合内科),率先进驻通州院区,实现通州院区全学科发展和服务区域全疾病谱覆盖。


“春节没顾上放假休息,大年初三开始,每个星期都开协调会理顺各种流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血液科病区主任路瑾表示,通州院区的血液科病区的筹备,相当于开辟“新战场”。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医生,包括路瑾在内,基本都是常驻病房,以院为家。


在通州院区血液科病房启用前,曾有患者问路瑾“通州院区什么时候开”。以往,天津方向、北三县的患者为了去西直门院区看病,可能需要凌晨三点从家出发,很多人期待通州院区运转起来。“病房启用初期是一定会艰苦的,因为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不管克服多少困难,我们都要保证医疗质量。”路瑾表示。


2月14日,胸外科通州病区正式启用,首周便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手汗症等各类病症。2月17日首个手术日便完成了3台全麻手术。胸外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领导下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胸腔镜微创手术及肺癌微创综合外科治疗为特色。在西直门院区,由于空间有限,可以集中力量攻坚手术,但难以为患者提供全疗程服务。通州院区的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患者得到了一站式的综合诊疗。


妇产科病房也是从最初的20张到如今100张床位全部开满。从普通妇科疾病到宫颈癌、子宫内膜等妇科恶性肿瘤,再到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通州院区妇科诊疗几乎覆盖妇科全病种。科室还正在筹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带动周边对于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治,未来计划在通州院区发展以妇科为优势学科的特色中心。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另一个优势科室,骨肿瘤科的通州院区病房启用一周便收治了百余名患者,病区开放后仅半个月,100张床位便满员。通州院区骨肿瘤科副主任谢璐表示,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医护团队又进行了扩增,床位也需要快速周转。平均住院日不到五天,一张床一个月周转七八个病人,这也对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室工作量大,在西直门院区时,医护人员通过提早上班来延长工作时间,但通州院区的交通时间成本高,为此,大家牺牲了午休时间来弥补,连吃饭都是轮着来。


随着各科病房陆续开放,通州院区病房与门诊、急诊、手术室顺畅衔接,多病区多学科多方协作,将更加综合、全面地分析解决疑难病例。患者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和西直门院区同质量的医疗护理和管理,而且更优质的环境和硬件设施让患者体验更佳。


为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以通州院区为核心,以漷县、觅子店、永乐店、于家务、牛堡屯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通州区片区制医联体也正式成立。医院通过建立医疗人才、技术下基层机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王俊表示,医院陆续将优势学科全面入驻通州院区,就是要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京津冀,乃至辐射全国,竭尽北大人民医院优势,守护百姓健康。


王俊院士团队正在手术。


通州院区手术量破6000台


通州院区病房全面启动后,手术量激增。从2021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例急诊手术至今,通州院区的手术量已经突破6000台。16间层流手术室已开放11间,平均每天六十余台手术,相当于西直门院区手术量的2/3。


而难度高、技术要求苛刻的微创手术与三四级手术直接反映医院的诊疗水平与疑难危重症患者收治情况。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同样难度系数极大的四级手术与微创手术占比极大——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等胸外科四级手术占手术比重达95%以上,关节四级手术更是达到97%以上,妇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手术科室的高难手术比例逐渐增加。


“一个手术间必须保证一个以上的麻醉师,手术数量提升、手术间增多,对于麻醉人员来说也是个极大的挑战。”梁汉生表示,通州院区的手术量增长很快,手术间逐步开放,16名麻醉师除了白天麻醉手术外,还有急诊、夜班手术,加上交通原因无法实施“两班倒”,麻醉师的工作时长超8小时很正常,总是比外科医生来得早,走得晚。


梁汉生称,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公共平台,由西直门、通州、白塔寺三个院区根据手术数量及时、互相调配麻醉师,以保证各院区手术顺利、安全开展。在逐步进入正轨后,通州院区还将开设麻醉准备间、术后恢复病房,加速手术间的快速周转。在手术室安全与质量方面做到与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同质化管理。为推进舒适化医疗,通州院区还将开展门诊无痛胃肠镜、无痛气管镜,方便当地居民。


通州院区数字一体化手术室也正在筹备中,将进一步提升手术的高效率、高成功率、高安全性,为患者和医护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和手术环境,也为手术观摩、手术示教、远程教学及远程会诊以及手术的交流和指导提供更好的渠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依托通州院区建设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全国唯一的中央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帮助城市副中心实现国家医学中心和基地“零的突破”,未来通州院区将规划建成国际一流的临床诊疗中心、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研发攻关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及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一定会带动周边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 对话


以患者为中心,满足百姓所需


新京报:通州院区的学科布局出于哪些考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一是以政府战略为建设方向配置医疗资源,二是以优势学科为排头兵促进医院全面发展,三是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满足百姓所需。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同时,达到学科均衡布局、带动学科发展。


新京报:面对多院区的管理和发展,医院是如何规划的?


王俊:作为1918年建院的老院区,白塔寺院区以五官科为主,增加特需和保健医疗空间。西直门院区作为1990年启用的院区,计划经医疗空间扩展和改造,打造学科配置完全、患者就诊便利、医疗教学科研功能完备的医院中心院区。通州院区作为2021年启用的新院区,计划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并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打造医学高地,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雄安院区是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雄安新区的号召规划建设的新院区,将是医疗、教学、科研功能完备的新院区,目前已经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进入可行性研究编制阶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建设时间轴


2016年7月


通州区卫健委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2017年2月


北京市卫健委批复同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通州院区


2017年7月


通州区卫健委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2020年12月


院区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完成


2021年4月


院区执业许可证增址完成


2021年8月


通州区卫健委完成工程建设,与人民医院进行交接


2021年11月


院区规划验收、竣工档案验收完成


2021年12月


院区消防验收完成


2021年12月18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北大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