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位持续下降,鄱阳湖中的古迹浮出水面。


最早吸引公众目光的,是落星墩。落星墩在五代十国之前就已出现。网友感慨鄱阳湖干旱情景,也感叹落星墩的美好。


在鄱阳湖丰水期,落星墩淹入湖水之中,只剩部分亭院建筑露出水面。到了枯水期,落星墩就会完全浮现出来,是鄱阳湖区著名的地质奇观和旅游景点。


9月8日,九江庐山市,落星墩完全露出水面,旁边是搁浅的船只,许多垂钓爱好者来此钓鱼。


落星墩北部湖区,近400年的千眼桥横跨在都昌县与庐山市之间。随着湖水干涸,原建于湖底的石桥已经完全露出。

附近村民高仁贵介绍,千眼桥属于湖心桥,丰水期桥全部没于水下,村民乘船渡湖到对岸的庐山市。鄱阳湖枯水期水位下降,千眼桥露出水面,村民可以踏着石板走到“江边”(靠近庐山市的深水区),然后乘船到对岸。“剩下一两百米的距离,水性好的可以游到对岸。”


据当地文物资料介绍,千眼桥建于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是中国最长的湖中石桥。石桥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该桥也是鄱阳湖水域中历史最早,现存最完整的水中古桥,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


9月6日,九江庐山市,月光下的千眼桥,整座桥体裸露在干涸的湖床上。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石桥,全长近3公里,有上千个桥孔,因此得名“千眼桥”。桥面还保留着建桥初期的花岗石,桥墩由松木支撑。


都昌县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鞋山岛和石钟山都位于鄱阳湖水域。


苏东坡的名作《石钟山记》中记述的石钟山就位于都昌县鄱阳湖边。石钟山底部多洞穴,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若洪钟。据附近居民介绍,只有在湖水充沛时,才能听到石钟山发出的响声。


8月24日,江西湖口水文站水位9.40米,石钟山溶洞提前近四个月露出水面。不少游客进入石钟山底的溶洞中,欣赏石钟山的内部构造,以溶洞和鄱阳湖为背景拍照留念。


9月9日,九江湖口县,一名游客走进石钟山洞穴中。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因山体下部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夜泊山下考察,写下《石钟山记》闻名天下。


历史古迹的再次浮现,让人们感受着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永恒。


记者 郭延冰 摄影报道

记者 聂辉 文字报道

编辑 刘晶 张湘涓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