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滇西北支教团”四十多名老师带着6000多片卫生巾上大山的视频登上热搜。资料图。图/IC photo

近日,“滇西北支教团”四十多名老师带着6000多片卫生巾上大山的视频登上热搜。画面中,老师们和爱心企业人士将卫生巾运送到山区,发放给山区里的女孩子们,还为她们开展“生理健康课”。

这件事能成为一个热点,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支教团献爱心”。无论是为这些山区女童发放卫生巾也好,还是开展生理健康课也罢,这都触及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略、但需要被重视的问题——部分山区的女孩因为生理知识空白,往往在经期面临着不小的窘迫与羞耻。

“让月经被看见”是消除“月经羞耻”的第一步。不少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上学开始,就“无师自通”学会隐瞒月经。从下课时藏在口袋里的卫生巾,再到“面包”之类的神秘暗号,“月经”成为下意识里不可公开提及的羞耻之事,更不会出现在日常的对话中,这样直接造成:明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现实中的语境里却处于“真空”状态。

生理知识的匮乏,甚至让很多女童对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感到恐惧。对于这些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要帮助她消除这种恐惧,不能仅仅考虑生理卫生,更要注重生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她们中的不少人是留守儿童,再加之受老一辈思想观念影响较大,生理健康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因而更谈不上主动寻找获得生理用品途径的信息。

正如滇西北支教团团长在采访中所言,他们不仅是捐赠卫生巾,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孩子们一种健康的生理观念和心理观念。这意味着,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需要接受恰当的健康教育,健康的生理观念和心理观念在心中生根发芽,要比几片免费的卫生巾来得更为重要。

当然,还需要看到的是,这些孩子生理知识空白的背后,所涉及其实是性别环境、性别意识、家庭亲子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而,让他们对自己身体有正确的认知,正确认识月经的社会文化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深受后天教育以及整个社会观念的影响,无论如何不能沿用过去“模棱两可”和“不可言说”老路径。

这些“改变”背后付出的努力,不是仅仅靠一支支教团就能解决的。这支支教团所做的工作让社会看到了这些女童们的困难,而各方能否形成一个固定机制,以帮助这些山区里的孩子形成对生理期的正确认知,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丁慧
编辑/刘昀昀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