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密云水库管理处白河出库站站长赵旭一如既往地早上7点半从家出门,开车前往工作单位。9月30日16时,密云水库开始向潮白河生态补水,以做好潮白河沿线地下水源地回补。因此对于密云水库的水务工作者来说,这个假期依然忙碌,他们要做好水文、水工监测,确保国庆期间密云水库生态补水安全。

 

提前巡查,准备断面测流

 

依照相关调度要求,9月30日16时至10月3日16时,密云水库通过潮河输水隧洞向潮河河道补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10月3日后,每日7时至17时出库,流量5立方米每秒。

 

为了保障好此次补水,密云水库的水务人员将度过一个忙碌的假期。赵旭家住密云城区,从家到单位需要十多分钟的车程,但无论是国庆假期补水期间还是平日,赵旭总是习惯性地提前到各河道断面观测,看看断面状态、河道是否有杂草、水流是否充盈等。走完一圈,他才放心地到单位,准备好测流设备。赵旭说:“此轮补水之前,我们确定过了三套测流方案,我提前观测好断面情况,这样就能准确地判断当天使用哪一套方案对断面进行测流。”

 

测流是赵旭和同事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利用流量监测设施计算从水库放出多少水,以保证水资源的精确调度。此次补水期间分别有两个观测断面,分别是密云水库调节池下游西智桥流域断面和密云水库调节池泄洪闸下游断面。

 

赵旭抵达单位后和同事拿好救生衣、救生绳,准备好相应的测量器材后,便开车前往断面开展测流。10月2日晚间开始,京城下起秋雨,下雨对于充盈河道水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测流人员来说,其实并不“友好”。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穿上雨鞋、穿好救生衣、系好救生绳,沿着陡峭的岸坡下到河道中测流。下雨,无疑会给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赵旭说,测流并不会因为天气情况或节假日而暂停,测流人员会根据计划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


为确保潮白河生态补水的正常进行,及时掌握出库流量及下游断面情况,赵旭(左)和同事在国庆节当天涉水测流。受访者供图

 

一场秋雨一场寒,国庆假期的秋雨给京城带来凉爽秋意,但是此时的水温也随着气温的下降而迅速下降。这对于需要半个身子“泡”在河水中的测流人员来说是最难挨的时候。“当双脚踩进河道的那一刻,顿时感到针扎一般钻心地冷,这种冷席卷全身。”寒冷的感觉往往贯穿整个测流过程,时间往往是1个多小时。而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个断面均有固定的测流点位,所以测流人员不能在水中随意走动,需要稳稳地站在水中,这让寒冷的感觉更加强烈。

 

站在狭窄的大梁上完成设备检查

 

密云水库管理处潮河管理所闸门班“掌管”着补水闸门的开启或者关闭,闸门的开合程度决定着补水流量的大小,影响着补水的精确调度。

 

闸门班班长王奇在这个岗位工作了十多年,对每一道闸门都十分熟悉。王奇说:“以前我们凭手感和经验判断闸门开启的大小,误差在5毫米到1厘米之间。现在用电脑操作,开闸变得更加准确。”但尽管如此,闸门班有一条规定,那就是即使是用电脑操控开闸,操作人员的手指也必须放在电脑操控台的“停止”按键上。这样万一发生系统故障,工作人员可以迅速用手动控制闸门开启,避免出现水流速度、水量超过调度标准的情况。

 

此外,在补水之前,闸门班对相关设施、设备完成全面检查,比如检查阀门开度、电机、控制柜等。9月30日,王奇和同事对潮河输水隧洞出口闸门的水封密闭性进行检查,同时完成第三溢洪道闸门检查。

 

第三溢洪道是密云水库最大的泄水建筑物,闸首有6孔,每孔净宽12米,最大泄流量6790立方米每秒。要检查这个“庞然大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王奇和同事们需要站在距离地面八九米的大梁上对闸门进行检查,而大梁的宽度仅够一只脚站立。因此检查人员在大梁上行进时,不得不侧身前行。“这个工作刚开始是有些令人害怕,对于恐高的同事来说尤其如此。”王奇说,在班组里,无论是小年轻还是老师傅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工作的艰险而退缩,“即使恐高,大家也都是一点点去克服。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着补水的安全,所以再害怕,我们也得站上去。”


王奇踩在狭窄在大梁上对闸口进行检查。受访者供图

 

即使在节假日,也要守着水库

 

对于水务工作者来说,几乎每一个节假日都是工作日,尤其是在生态补水期间。在潮河河道上,密云水库潮河出库站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测量河道流量,还要观测水势流向、泄水建筑物工情。水流快速流经闸坝会对下游河道和建筑物本身产生怎样的冲刷,都需要每天定时观测,保证水库水工建筑物安全和下游河道安全。

 

赵旭和妻子都是水务工作者,他们早已习惯了节假日坚持在岗工作。赵旭笑着告诉记者:“甭管是节假日还是周末,我们都得有人守着密云水库。尤其在汛期,我们俩都在一线,早就习惯了。”

 

王奇这个国庆节也很忙,长假7天,他和同事们倒班稍作休整,但是能休息的时间也就一两天,而且这一两天王奇也休不踏实,“不敢走远了,因为正值生态补水,不守在水库总放心不下。”王奇说。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