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21年新疆和田地区社会各界助力维吾尔族7岁男孩断臂再植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平凡英雄》正在全国热映,影片讲述一个新疆和田7岁男孩因突发意外导致右臂断裂生命垂危,在6至8个小时的黄金接臂时间里,众人都拼尽全力,为孩子护佑生命、争取未来。
 
影片《平凡英雄》海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门头沟区作协主席、诗人、报告文学作家马淑琴将此感人真实事件写成报告文学《改航》,于2022年5月在《北京文学》头条刊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篇文章真实还原了从和田到乌鲁木齐救助断臂男孩的经过,生动展现了和田等地区社会各界大爱无疆的社会风尚,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这篇文章的采写,对马淑琴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文学实践。她接到通知后,及时前往新疆实地采访,走访当事人,积累素材,用最真切的文字还原了这场“极限救援”:“这次采写过程确实很紧张,一刻都不休息,每天都很累,但每天的感动抵消了疲惫,让人觉得精神振奋。在还原事件、接触当事人、倾听和抒写这次救助事件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新疆各界、各族人民的善良友爱,朴实无私的人性光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在新疆的社会生态越来越好,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采访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朴实的爱心,都有一股火热的激情,都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与佑护的虔诚,都有一种奉献与担当的自觉和主动。所有这些,都激励和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望,都鼓舞和提升我的采写干劲。我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尽快把这件新时代震撼人心的故事讲出去,感动和激励更多的人。”
 
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马淑琴,听她讲述采写救援路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平凡英雄如何完成了横跨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
 
天地连线
及时赶到事件的原发地
 
这是一次发生在新疆和田和乌鲁木齐两地的天地连线。
 
2021年,在南疆和田,四月的最后一天,六岁半的男童小麦整条右臂不幸被拖拉机传动轴截断,为救治小麦,保住右臂,一场紧急救援行动就此展开,一个个平凡英雄完成了横跨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
 
2021年5月9日下午,正在为学校诗歌社团备课的马淑琴接到北京老舍文学院、北京市文联和新疆和田地委宣传部领导打来的电话,告诉她有一件事情非常紧急,要她立即前往和田采写报告文学,“当时虽还不了解细情,但听说是一场和田各界救助孩子的壮举,立刻心头一热,任务紧急,马上出发!还没吃午饭,就拔了电饭锅的插销,立即赶往大兴机场,登机奔赴和田。”在马淑琴以往的经历中,她几次随北京作协到新疆和田采写报告文学和给中小学讲课,她的孩子也曾援疆挂职三年,她对新疆和田有着深厚的情感。但她也同时想到,这次采写不同以往,充满了挑战,不仅时间紧迫,而且很多领域是陌生的,很多细节是纵横交错的,事件是更为典型的,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努力完成这项艰巨并光荣的任务。
 
抵达和田后,从事件的源头出发,马淑琴第一时间到受伤男孩所在村,开始采访村干部和当事人,到男孩家里采访家人,并且到事发现场,仔细察看了现场状况,并且拍下了那个横在地头的肇事拖拉机,认真了解了拖拉机的构造、部位及作用,了解了事发时的详细情况。“我必须到现场,只有到事发现场,才能有真切鲜活的感受,抒写才能真实准确,报告文学才能有现场感。”
 
马淑琴(左)在和田华新团结医院采访副院长王旭。
 
了解了事发地情况后,马淑琴开始紧锣密鼓地采访各个领域事件的参与者。从组长到村干部;从便民警务站站长,到110指挥中心;从华新团结医院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从院长、主任到当班医生、护士;从和田地区公安局机场分局的领导和民警,到和田机场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从当班飞机的机长到乘务长……六天的采访有很大的信息量,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作为都是救援接力中的重要一环,链接了整个救助过程。“我做了认真的梳理,大概有20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环环扣紧,用最普通的一句话说,就是没有一个环节掉链子,并且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
 
飞机“掉头改航”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期上映的电影《平凡英雄》正是将救助断臂儿童小麦的经历搬上了银幕。马淑琴认为这部电影一定会拍得很好,一是因为所有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惊心动魄,二是被感动了的创作者一定会用心用情用工,尽最大努力将故事呈现给观众和读者。“在我本人采写过程中,我就深深感受到这个事件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大片,是新疆人民用温暖爱心合力上演的一部精彩大片。作为采写和创作者,没有理由不去尽最大努力创作和演绎。”
 
《改航》用凝练深情生动的文字抒写了极限救援路的点点滴滴,面对巨大的素材量,如何准确提炼,在有限的文字内传递大爱之举,这让马淑琴极为重视,她希望能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救援的紧迫,以及这些平凡英雄完成的不凡之举。她表示:“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不可能用同样的笔墨描述,文章是有重点的,在我看来事件过程中最关键的、最感人的还是让飞机‘掉头改航’,这是极其少见的,一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马上要起飞的飞机,为了救助一个孩子可以掉头回来,并且改变航线,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淑琴在采访和田机场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炜。

在马淑琴看来,飞机“掉头改航”是事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章节。孩子到了机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孩子送往乌鲁木齐救治,这是救援路上的重中之重。如果这架飞机照常起飞,孩子就错过了断臂救治的黄金时间,就会造成终身残疾,或者危及生命。那天,和田机场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炜正在值班,当他听到分局值班民警向他汇报这个消息时,他一把扯下衣架上挂着的反光背心,一边套在身上,一边往外跑。他当时想‘飞机已经推出,不到5分钟就要起飞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孩子断臂再植的有效时间只有几个小时,飞机必须停下来,这是孩子唯一的机会’。在简单问过情况后田炜立马协调,让飞机暂缓起飞。他最清楚,一旦起飞了,再落地就很困难,而且也会错过时间。他抓起对讲机,立即向塔台喊话,并得到了支持。“真的太惊险了,飞机被拖回来,重新开舱门,接送孩子上机,冒着风险改变了航线,乌鲁木齐机场提前选择最佳位置降落,节约了时间。在飞机上,还有乘务长等人的悉心照顾,有飞机上所有旅客的关心和支持,各个岗位上的人在方方面面做了细致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展现。”马淑琴在写这些情节的同时,还生动呈现了这些人物的背景和内心,使情节更有景深和厚度。
 
淳朴民风
让人真正了解新疆和新疆人民
 
在新疆和田地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除了采访,马淑琴还搜集参阅了有关资料,一切素材收集就绪,马淑琴认为这篇作品需要“趁热打铁”,因为报告文学既要有文学性,还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新闻性,她努力用有温度的文字,以最快的速度,讲好这个中国故事,讲好这个新疆故事。让更多的人被感动和感染的同时,让全社会更了解新疆和新疆人民,感受到新疆的朴实民风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正像马淑琴在报告文学中所写的:“这样一场撼动人心的重大事件,却无人策划与导演,没人组织和指挥,涉及的所有部门和每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自愿和主动,都是心甘情愿的奉献和担当。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然,就像一株小麦的生长到成熟那样天经地义。因为,今天的和田,今天的新疆,早已不是昔日的荒漠。今天的土地是那样的肥沃,今天的风雨是那样和谐,今天的籽粒是那样饱满,今天的秧苗是那样的茁壮,今天的良好生态为小麦的护佑与生长备足了墒情,致使所有的拔节都铿锵提速!”
 
新京报记者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