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国庆节假期过半。不少老年人走出家门,享受假日时光。新京报记者从公安刑侦部门获悉,全国各地民警、辅警在热点旅游景区“设卡”,以案释法,为“银发旅游团”详细讲解“保健品”“投资理财”“低价旅游”等骗局,帮助“银发旅游团”逐一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销售养老产品诈骗案件最多

 

节假日期间是诈骗案多发、高发时期。2021年10月1日,74岁的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受害人郭某,在夕佳山镇赶集回家时,路过夕佳山镇环城路一卖药酒的地摊。嫌疑人张某、秦某以免费赠送药酒的名义招揽老年人郭某驻足观看。其间,两名嫌疑人自称能看面相、手相知运程,经过一番看相,嫌疑人告知郭某家中有劫,需要用钱祈福消灾。于是郭某便将全身家当840元交于两名嫌疑人。而当郭某再折返回地摊时,两名嫌疑人早已销声匿迹。随即郭某报警。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及养老诈骗案件中,发案量比较多的主要是以销售“养老产品”、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的诈骗。其中,销售养老产品类的诈骗案件最多。

 

听讲座就送花生油、鸡蛋、大米,免费体检还送健步鞋、血压计……在公安机关侦破的上海浦东徐某某等人销售伪劣养老产品诈骗案中,以徐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招揽老年客户从而实施诈骗。

 

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消息,2021年4月,被告人徐某某、方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注册成立某公司,并招募李某某、朱某某等人(均另案处理)分别担任讲师、检测员、经销商等职。通过在小区发放宣传单或登广告等方式,以免费赠送小礼品为诱饵,诱骗老年人至公司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再由检测员对老人实施虚假检测,虚构讲师具有医生身份或背景,以老年顾客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需要治疗为幌子,诱骗顾客高价购买实为普通食品的所谓“保健药”,骗取60名老年被害人共计人民币118万余元。

 

犯罪分子先利用免费体检,了解老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及身体状况,再由所谓的“名专家”“主任医师”,利用虚假宣传、虚假仪器诊断病情获取老人的信任,接着恐吓老人“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必须服用相关产品才能治愈,并以高于进货价十几倍的价格销售产品,致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大量老年人被骗。

 

公安机关提示,销售养老保健品类诈骗主要以免费送礼物、免费听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引流,再由所谓“名医”看病,最后兜售保健品。老年人一定要警惕各种以免费为名的保健品推销活动,不轻信、不购买;其次要养成正确的就医看病习惯,不要相信所谓“专家”的夸张宣传和神奇疗效,更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补缴养老金”为诱饵套取钱财

 

公安机关侦办人员认为,目前所谓的投资养老项目名目繁多,常见的有带收益的养老服务项目,如投资、加盟、入股养老院、养老基地或购买养老公寓、养老房产,还有投资购买收藏品等,主要以“升值快、高额收益”作为诱饵,一般前期会返利,但后期则会卷款潜逃。

 

以余某流和曾某利等人为首的诈骗团伙,长期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虚构“养老住房”“养老基金”等项目为名,谎称每人只需缴纳数百元便可成为会员,待“资金解封”后便可获得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的巨额回报,从而骗取钱财,致使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5万余名老年人被骗,涉案总金额超5000余万元。

 

在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幌子,专门针对有养老保险需求的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件也很常见。

 

在四川乐山潘某贵代缴养老保险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潘某贵利用一些老年人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急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又容易相信“小道消息”的心理,虚构自己有“熟人门路”能帮忙办理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先后对18名群众骗取养老保险“补缴款”,共计诈骗人民币170余万元。

 

公安机关提示,这类诈骗主要是针对无业、失业、提前退休的老年人实施精准诈骗。不法分子一般冒充银行或保险机构工作人员,或谎称认识官方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补缴养老金”等为由,虚构或夸大保险项目收益,一次性或多次收取老年人钱款后潜逃。有关养老保险业务,通过社保部门办事窗口咨询了解最为权威准确,切勿相信他人能“代办”等各种说辞。

 

“鉴定机构”设局骗高额鉴定费

 

近年来,公安机关侦破了一批以“艺术品收藏鉴定”为幌子诈骗老年人的案件。重庆一团伙虚构具备国家认可的文物鉴定资质,针对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收藏爱好者群体,通过夸大藏品价值、承诺可将收藏品高价快速出手等方式,给受害人虚构出“变卖藏品,一夜暴富”的假象,引诱受害人进行藏品鉴定,骗取高额鉴定费。该案受害人2000余名,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公安机关提示,老年人投资购买收藏品时,不要轻信“收藏品能够短期升值、公司负责代卖、确保获得高额收益”等不切实际的说辞;不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时刻防范所谓“拍卖公司”的诈骗陷阱,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要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正规拍卖公司在收藏品未成交之前不会向卖家收取任何费用。

 

今年7月中旬,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会同朝阳、丰台、大兴分局开展专项行动,对收藏品“套路鉴”诈骗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查抄涉案公司21家,依法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290名。

 

据悉,受骗事主多为全国各地的古玩爱好者,在与公司“业务员”互加微信并发送藏品图片后,“业务员”首先会表示该藏品很有市场,类似藏品已拍卖至几十万元乃至几百万元。事主仅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对藏品进行鉴定,公司就会把藏品免费送拍,只从拍卖所得中抽成获利。且公司保证,若藏品鉴定价值高于五万元,鉴定费将退还给事主。

 

被“高回报”迷惑的事主往往不考虑鉴定费这些“小钱”,立即同意进行鉴定。然而,事主藏品经过“鉴定”后,得到的公司反馈结果多是藏品为赝品或价值仅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达不到免费鉴定标准,公司按规定不予退还鉴定费。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国公安刑侦部门将按照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部署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悉,今年4月,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成立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部署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公安部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刑侦局牵头,8个警种部门参加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全国公安机关进行统一组织部署,对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将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重拳出击、重点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破获养老诈骗案件3.9万起,打掉犯罪团伙473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名。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