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单。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布维格,三人因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获奖。


自1969年首次颁奖至今,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发54次,92人获奖,其中68位得主拥有美国国籍。经历50余年变迁,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的话题从系统理论研究逐渐转向劳动、拍卖等细分领域研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5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流向,带你一览世界经济理论发展历程。



1.54年诞生92位得主

多人共享诺奖情况越来越常见


自1969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共颁发54次,诞生92位得主。其中,25次颁给单个获奖者,20次由两位获奖者共享,9次出现三人获奖情况。近年来,多位获奖者共享的情况越来越常见,2018年至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人数均在两位以上。



2.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接地气”

从系统理论转向关注贫困和危机等社会议题


今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聚焦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发挥的作用,加强人们对银行在经济中作用的理解。三位获奖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现代银行研究奠定了基础,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有银行,如何让银行在危机中不过于脆弱,以及银行倒闭所带来的影响。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Tore Ellingsen表示,获奖者的见解提高了我们避免严重(经济)危机和昂贵救助的能力。


经过54年的变迁,经济学的理论和体系不断完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偏好也发生了变化,从系统理论研究逐渐转向人口、贫困等细分领域的社会经济议题。


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朗纳·弗里施和扬·廷贝亨,表彰他们利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过程。1970年至1980年,获奖理论主要关注货币理论、资源分配等问题。近年来,获奖理论主要围绕行为经济学以及劳动、减贫、气候等相关话题。



自2001年起,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因果关系和贫困话题研究均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外,瑞典皇家科学院还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气候变化、整合技术创新、劳动经济等社会经济话题研究。威廉·诺德豪斯因将气候变化纳入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21年,大卫·卡德因为“劳动经济学的实证”贡献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