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寨,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一面旗帜,这个位于太行山西部的小山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人定胜天的精神,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旱薄之地,变成了亩产千斤的海绵田,“农业学大寨”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2022年,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寨村,在当年战天斗地的“狼窝掌”,再一次建起了一片现代农业示范田。

 

示范田项目,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钱前和山西农大副校长孔照胜共同发起,今年年初,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在这里用最新的农业技术,种植优质的谷子品种,把旱地杂粮的知识和技术展示给全世界。

 

山西大寨旱地杂粮示范田。受访者供图

 

“狼窝掌”上,种起了杂粮示范田

 

刚刚过去的十月,大寨村收获了一批特殊的谷子,这些谷子品种众多,有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优良品种,也有山西农业大学育成的优良品种。

 

负责种植这些谷子的山西昔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永红,特意用新收的谷子碾成小米,做了一次小米粥。金黄鲜亮的小米,只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变成了软糯黏稠的小米粥。

 

小米粥的原材料,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的新品种,就种在大寨村的狼窝掌。狼窝掌是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中的一条干河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把乱石堆积的干河沟,变成农田的故事广为流传。如今,狼窝掌上的梯田仍在,且有“三战狼窝掌”的巨石雕塑,是大寨农业景观的重要部分。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西农大、昔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大寨村合作,在狼窝掌上联合建立了一片杂粮示范试验田。结合大寨“农业景观”,展示我国杂粮育种的最新成果,也向全国普及杂粮知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刁现民。受访者供图

 

“狼窝掌是山坡旱地,是北方典型的旱薄地。”刁现民说,“除了老天爷,哪儿的水都到不了地里,几乎全部是靠天吃饭。所以,我们就想在这里建立示范田,把这些年我国杂粮育种技术、优良品种、种植技术的成果展示出来。让人们了解到,今天的旱地农业,和以往的旱地农业,已经不一样了。”

 

王永红告诉记者,示范田目前有五十多亩,种植了谷子、高粱、芸豆、绿豆等多种杂粮,其中谷子就种了五个品种,包括三个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优质品种中谷19、中谷25、优谷3号,还有两个山西农大育成的优质品种长谷47和长生13。“五个品种大约有16亩,第一年种植,主要是想选择适合本地的品种。从秋收的测产结果看,在同等种植条件下,几个品种的表现都很不错。”王永红说。

 

远缘杂交,谷子嫁接狗尾草的抗性基因

 

谷子是山西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区农村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地处北方大山之中,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难以种植小麦、水稻等主粮。如今的杂粮,在过去,是这里的主粮。

 

但如今种植在大寨的谷子,和以往完全不同了。刁现民介绍,今年在大寨示范田种植的,都是近些年育成的中矮秆优质谷子品种。“在过去,谷子可以长到一米八,过于高大的植株容易倒伏、且不耐密植,产量也不高。过去二十多年中,我国科学家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重点研发的支持下集中攻关,实现了谷子的中矮秆化。过去大寨种植的谷子,比人还高。现在华北平原上种植的谷子,普遍在一米二到一米三。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中矮秆化,谷子普遍降低了半米左右。同时,我们还培育了耐密植的谷子,不但解决了倒伏问题,也把产量提上去了。”

 

谷子的另一个变化是适宜机械化。刁现民介绍,“矮秆是谷子机械化的前提,但仅有中矮秆还不够,需要育成后期可以快速脱水的谷子品种。过去人工种植谷子,都是‘青枝绿叶熟’,意思是谷子熟了,但它的枝叶还是绿的。这样的谷子,果实中的含水量也比较高,不适合机械收获。现在我们已经培育出了后期快速脱水的谷子品种,熟了以后,在地里几天就干了。”

 

此外,抗除草剂也是谷子育种的巨大进步之一。刁现民介绍,谷子原来没有抗除草剂的品种,在华北等一些地方,播种谷子的季节,恰恰是雨水较多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锄草,否则谷子就可能被野草吞噬,“在育种过程中,育种专家找到了谷子的野生祖先狗尾草,有的狗尾草是天然抗除草剂的,用狗尾草和谷子进行远缘杂交,育成了抗除草剂的谷子。目前相关的品种已经有很多,国内新登记的谷子品种,七成左右是抗除草剂的。这种抗除草剂的谷子,使得全程机械化的轻简栽培成为了现实。”

 

优质快煮,在早餐空隙熬一锅小米粥

 

“小米饭把我养大”这句歌词中的经历,在过去是艰苦奋斗的象征,但在今天,由谷子脱壳制成的小米,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健康食品。

 

而怎样才能让谷子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同时又让谷子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是育种专家正在攻克的目标。

 

如王永红尝试用新品种谷子熬小米粥一样,更高的营养物质含量、更好的口感、更快的制作时间,都是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小米主要是直接食用的,这就对品质的要求很高。”刁现民说,“好的小米有很多特征,从色泽上,要金黄鲜亮;从味道上,要香味浓郁;从口感上,要软糯香甜;从制作时间上,要能快速制作完成。过去熬小米粥,往往需要四十分钟以上,甚至一个小时,这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来说,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育种时,快煮且食用效果和原来一样,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原来的近一个小时,到现在的10多分钟,新品种谷子熬小米粥的时间,已经大为缩短。刁现民说,“我们的目标,是缩短到10分钟左右。一家人早晨起来,抓一把小米扔在锅里,加水开火,然后去洗漱收拾,等洗漱完了,小米粥也熬好了。”

 

为满足食用需求,快煮的同时,小米粥的口感、营养物质等,也不能降低,刁现民说,“谷子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是优质的健康食品,这些特性不能降低。这就使得育种的攻关非常难,在过去我们花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现在这些成就,未来可能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杂粮优势,仍有巨大增产空间    

 

除了谷子,狼窝掌的示范田中,还种植了高粱、豆类等适宜旱地的杂粮作物。

 

在示范田建设的过程中,不论是选址还是品种的选择,科学家们都经过了多重考虑,刁现民介绍,“大寨是农业的一面旗帜,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到这里,我们在这里展示杂粮品种和种植技术,也是想通过这里,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科技进展展示给更多人。我们选择了狼窝掌,因为这里是典型的旱薄地,降水不足,土地贫瘠。在这里种植,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秋季的测产中,几个不同的品种确实都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王永红介绍,“比如中谷25种植的地块,格外贫瘠,且地里有很多石头,影响出苗率。这块地里的苗,明显比别的地块少,但即便如此,还是600斤以上的产量。附近稍好的地块,则能达到800斤以上。”

 

为何要推广和发展杂粮种植?刁现民说,“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的事情。但从主粮的角度看,我国口粮完全可以自给。但也要看到,几种大宗粮食作物的产量水平、种植面积、栽培技术等,都已经接近天花板,甚至已经在超常发挥,未来提升的空间已经较小,很难再有大幅度提高。而那些主粮之外的传统杂粮,由于目前基数低,反而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谷子、高粱、荞麦、燕麦……在主粮种植区外,杂粮仍有广大的空间。刁现民说,“我国的旱薄地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还有10亿多亩盐碱地,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都有很好的耐盐碱性。在西北广袤的山区,还有大量的旱薄地,谷子、黍子等则普遍具有很好的耐瘠薄、耐旱特性。同时,杂粮育种、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提升空间也还很大。所以,在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杂粮有很好的前景和作用空间。这也是我们在大寨这个农业旗帜的地方,建立示范田的初衷之一。”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