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7日,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举办。教育专家、多地教育局长会聚,共同探讨基层教育治理模式及经验。在“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提出,要推动教育生态的三个重构,包括校外教育生态重构、家庭教育生态重构、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重构。
 
据悉,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66家市县教育局共同发起,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
 
多地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创新经验
 
当日,在“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之“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分论坛上,来自北京、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的多位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创新经验。
 
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介绍了怀柔区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方面的经验:坚持“动态清零”,推动“地下”无证违规培训治理。各镇乡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属地“网格化”管理和政府各部门“吹哨报到”机制作用,对于新发现的问题,随时接到举报,就随时进行执法检查,就地处置,社会通报。
 
山东省潍坊市在招考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力。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杜全平介绍,潍坊市将课后服务划分为作业时间、自主时间、微主题时间“三个时段”,构建“育人课程超市”,实现课后服务与课改、校外和家校共育融合共进。同时,坚持“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优化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等,凸显基础学科重要性。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允许高中学校采取特长录取与综合录取相结合的方式自主招生。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则通过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全场景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绿色转型,解决盲目做题等题海战术行为的痛点与难点,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减负增效。
 
“双减”下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三个倒逼机制
 
“‘双减’改革还在路上,今后的任务还很重,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在分论坛点评环节,江苏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朱卫国提出建议称,要从坚守教育理想的高度去看“双减”问题,要持续发力,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是抓一阵停一阵,要进一步细化。”
 
在张志勇看来,“双减”改革是小切口大文章,涉及基础教育关键变革——教育生态的重构和体系的重建。
 
张志勇表示,“双减”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三个倒逼机制,一是节假日严禁补课,二是校内作业问题,三是恢复课后服务。“在这三个倒逼机制上,我们正在推动教育生态的三个重构。”
 
一是校外教育生态重构,学科课程教学回归学校,校外教育的主体是非学科教育,国家对非学科补习类教育采取的是支持、规范、引导的政策。二是家庭教育生态的重构。家庭教育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家校合作意识普遍增强,家长观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三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重构。学校教育要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走出知识再生产的孤岛状态。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