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11月,昌平区城北街道西环里社区居民管段段,几乎没怎么走出过小区的大门。11月中上旬,她因为外出行程涉疫而居家,到了11月下旬,小区出现新冠阳性确诊病例,居民管段段就地“转岗”,成为了志愿者管段段。

 

事实上,对于基层防疫工作,管段段并不陌生。作为一个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过去三年,团队的志愿活动已经遍布了太多社区,熟悉基层防疫工作的每个环节。在自己家所在的社区当志愿者,与过往的经历相同,她忙着招募、培训、运送物资、扫码绑管……“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管段段说,这一次,从前载着她跑到几十公里去志愿防疫的电动车,这些日子只能运送物资时在小区中“驰骋”,身边的志愿者都变成熟悉的邻居,封管控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们在心理上和物资上,也有了更多的准备。

 

11月25日上午,管段段在社区擦拭清理快递架。受访者供图

 

擦肩而过的街坊 这次成为了并肩协作的志愿者

 

11月24日小区被封控前一天,管段段其实已经安排好了第二天的工作。“本来是计划去给昌平其他封管控区的居民分拣分装蔬菜包的,这本来也是一个志愿活动,当时已经组织了一部分人。”管段段是“昌平小伙伴”志愿团队的负责人,这支成立在2016年、原本是一群宝爸宝妈为了通过社会志愿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交空间的志愿团队,最近三年来团队中的家长们更多地出现在了基层防疫的工作现场。

 

管段段自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这辆车为她的志愿工作“卖了不少力气”,有时候志愿活动的地点较远,一走出位于昌平城区的西环里小区大门,电动车就要载着她“驰骋”往返几十公里。

 

但是,整个11月,管段段很少出小区大门,志愿工作就地转岗进行,与社区完成接洽后,她张罗着招募更多的志愿者,短时间内就有十多人报名。管段段说,这是她参与组织志愿活动以来,第一次于封控期间,在自己家所在的社区,去集结居民做志愿服务。

 

11月26日傍晚六点,夜幕降临,志愿者们还在工作。管段段 摄

 

和以往参与的基层抗疫经历相比,管段段说这次经历很不一样。“招募进来的志愿者,很多都是平时在社区里擦肩而过的邻居,之前可能都是脸熟,可真的一起工作起来的时候,就会非常有亲切感,而且大家对于社区也会更加熟悉。”邻居们对于志愿工作上手很快,每天总结工作时,每个人都会分享经验,让志愿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城市生活不比农村的人情社会,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不高。曾经见面不相识的邻里,成为了并肩协作的伙伴,管段段觉得,或许只有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邻里之间产生联系,社区才有了真正的凝聚力。

 

封管控时间缩短 邻居们的心态松弛多了

 

核酸现场服务、扫码绑管、卡口执勤、物资配送、抗原拆装分发……疫情三年,管段段和自己的伙伴们几乎参与了基层防疫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一次,管段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忙运送物资快递。

 

这时候被“仰仗”最多的,还是她的那辆电动自行车。上岗服务的时间里,她不是在大门口分拣快递,就是骑着电动车在去往封控居民楼的路上。有时候她就是物资运送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居家观察的邻居,志愿者们通常会将快递放到家门口,无接触配送;有时候她也是物资配送链条中,一个小小的环节:针对封控的居民楼和单元,志愿者需将物资转送给身着防护服的防疫人员,再由他们进行下一阶段的配送。

 

志愿者们的电动自行车是运送快递物资的主要工具。管段段 摄

 

管段段的工作几乎与封管控和居家观察的居民没有接触,但通过每天配送的这些物资、快递,她几乎能感受到邻居们相对松弛的心态。

 

管段段觉得,一方面这是因为到了冬天,邻居们家里一般都会有一些存粮、大白菜;另一方面,随着封控更加精准,封控时间缩短,大家的心态也没有从前那么紧张。

 

11月27日,西环里小区已经整体解封,只有一栋居民楼和两个单元还在封控状态。到了11月的最后一天,随着防控更加精准、封控居民陆续解封,作为志愿者,管段段手头的工作更少了,这一刻,她的心也终于松弛了下来。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