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最近,大兴区北臧村镇新立村乡村振兴协理员张楠,带着行李住进了村委会大院。“住在村里,能够对各种突发状况及时作出反应,也能分担同事们的压力。”张楠说,自己的父母也很支持这个决定,这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干劲。


疫情防控期间,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张楠住进了村委会。受访者供图

 

兴良路将新立村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张楠作为保障村域核酸工作的现场人员,往往忙完村南核酸检测工作已经到了中午,她草草吃上几口饭,便又赶往村北的核酸检测点。“大数据筛查、居家管控人员台账、解决村民诉求……这些工作总要有人去做,有时候特别希望自己能再多长出几只手来,为村民们服务。”张楠奔走在新立村基层防疫中。

 

2021年12月,张楠来到新立村村委会工作,初来乍到的她,对如何与村民沟通并没有什么经验,同事们便热情地跟她分享其中的窍门和技巧。来到村委会后,彻底改变了张楠对基层工作的看法,她也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

 

“有没有物资保障?”“我要到医院买药。”受疫情影响,新立村村民在12345、流动人口微信群、住户群等反映的问题,较往常多了不少。张楠和村里负责保障的工作人员,平均每天每人都要接听几十个电话、回复上百条信息。在村委会办公桌上有好几部电话,经常同时响起,挂断一个接着就要接听下一个,多的时候甚至电话号码都显示受限,无法拨通。

 

为有效解决村民疑问与诉求,张楠和村干部们会耐心向村民们解释相关政策规定,抚慰村民焦虑情绪。面对严峻的疫情,张楠特别担心村民们的情绪,偶尔会听到村民的抱怨,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也得到更多村民的理解,逐渐让她放下心来。

 

虽然本职工作是一名乡村振兴协理员,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张楠成了奔波在核酸检测现场的“大白小蓝”,成为村内各项工作的“热线客服”,成为大数据筛查前线的“侦察兵”,也是帮助安慰村民租户的“心理专家”,始终在新立村的防疫一线忙碌着。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