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东城区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居民杨泯刚一结束早一轮的垃圾分类巡视,就马不停蹄地骑上自家的小三轮车,前往社区报到。最近几天,院儿里的居民“阳了”的比较多,杨泯除了给有需要的居民送药、送抗原试剂,她还要每天盯着自己负责的几户人家,“每天要通过电话了解一下居民的身体康复情况,或者见一面,就踏实了。”

 

特殊时期,号召邻里守望相助

 

64岁的杨泯是东四六条社区“抗疫爱心骑行队”队员,她每天的工作大致相同,每天早上,对胡同里的垃圾分类情况开展一轮巡视,然后到社区报到、领任务。

 

杨泯在胡同里清扫垃圾。受访者供图


东四六条社区“抗疫爱心骑行队”目前有队员23名,包括社区居民、社工、回社区报到的党员等,于今年7月24日正式成立,主要提供陪同老人接种疫苗、帮社区有需要的家庭接送就医、运送保供物资、接送医护上门开展核酸采样等志愿服务。

 

可以说,接送医护上门开展核酸采样是“抗疫爱心骑行队”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同于集中核酸采样,上门测核酸的采样范围大、人员分散,六条社区有大街、大小胡同十余条,即便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会有拿着地址找不着门的情况。最让负责采样的医护人员头疼的,不是天气冷、路程远,而是找到居民的家费时费力。骑行队的志愿者们就住在社区,都是熟门熟路的“活地图”,他们帮助医护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展入户核酸采样前,杨泯(左)帮助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受访者供图


从12月11日那天起,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成为了“历史”。最近一段时间,社区居民“阳了”的挺多。就拿杨泯居住的院子来说,院儿里50多位居民,有40多个都“阳了”。“我还坚持着呢。”杨泯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减少居民感染的风险,她每天都要把垃圾桶、公共区域消杀一遍;院里来了快递,她也要先自己消杀一遍再送到居民手中,同时叮嘱居民做好日常防护,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近期由于多人感染新冠病毒正在居家隔离治疗,药品出现了暂时短缺的情况。杨泯和骑行队的其他志愿者们,也在社区号召邻里守望相助——谁家有富余药品,在邻里间慷慨分享、进行爱心接力,解决居民间的燃眉之急。

 

做完核酸采样出来后,杨泯(左)帮助“大白”进行全面消杀。受访者供图


同时,志愿者们每人还负责几户人家,“尤其是独居老人,我们每天都要打电话问一问居民的身体情况,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杨泯说。12月17日,一早起来就有居民反映,六条一个院子里的一位老人一天都没见着了。“我一听坏事儿了。”杨泯赶紧向居委会报告,骑着小三轮儿、拉着居委会的人就过去了。到那边的时候发现,这位独居的92岁老人已经去世了。她赶紧与家属取得联系,安抚家属、帮助老人料理后事。

 

每个人都是“多面手”

 

据了解,东四六条社区“抗疫爱心骑行队”是由六条社区党委牵头,在东四街道支持下,经社区社工宋文漪组织实施,组建的一支志愿队伍。这一队伍增强了社区的防疫力量,缓解了社区防疫压力,提高了社区防疫能力。


“我们骑行队涵盖了老中青志愿者,大家都是‘多面手’,年纪最长的郑方勋大爷还负责我们车队车辆的维修。”东四六条社区“抗疫爱心骑行队”队长赵俊杰介绍,这支由23位老中青志愿者、两辆电动三轮车和多辆自行车组成的志愿者爱心车队,与医务工作者及社区工作者一起,免费为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就医接送、运送保供物资、接送社区老年人接种疫苗等志愿服务。

 

志愿者拉着“大白”进社区居民家开展核酸采样。受访者供图


“志愿者与居民都是熟人熟面儿,我们是骑手、搬运工,更是爱心的‘播种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同时还起着宣传员的作用。”赵俊杰介绍,六条社区“抗疫爱心骑行队”于今年7月24日正式启动。

 

每天他们早早地就来到社区,在做好自我防护等准备工作后,开始奔波在街头巷尾,协助大夫上门开展核酸采样,大大降低上门做核酸的难度,提高了效率,协助完成了社区疫情防控任务,同时也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做核酸难的问题。虽然每天接触隔离人员,被感染的概率很大,但是志愿者们没有一个人惧怕,他们都用朴实温暖的实际行动,助力东四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杨泯帮助社区搬运核酸采样物资。受访者供图


面对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有着37年党龄的杨泯笑着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我爱这片儿胡同的每一个地方,总想为它做点什么。为街坊四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还可以帮社区工作人员减轻负担,作为党员,咱不去谁去!”

 

据统计,“抗疫爱心骑行队”自7月份成立,到12月中旬,志愿者们已累计出车310车次,协助防疫工作者上门核酸采样3380户、5883人次,其中包括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20余人次,接送老人接种疫苗25人。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社区工作人员任务吃紧,正因为有了这些志愿者,发挥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的精神,帮助社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也让社区变得更有温度、更加团结。”六条社区党委副书记孟艳雁表示,“爱心骑行队的招募还在持续中,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会因时调整,希望更多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居民参与进来,一起‘描绘’胡同里的最美风景。”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