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经济大船破浪前行。


一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及时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字出现30余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依然是明年主基调。


应变局、开新局,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百位企业家及数十位学者,读懂中国经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受访者供图


一周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多处传递出2023年的“绿色信号”。


无论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或是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首批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的北京绿色交易所(即“绿色交易所”)都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其董事长王乃祥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当前绿色交易所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全国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相关开发建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同时近期绿色交易所也正在积极与有关监管部门沟通,进一步创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碳金融创新产品。


首都将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创新,绿色交易所“关键”


贝壳财经:2022年金融街论坛期间,绿色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了“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如果分别从企业项目、金融机构的角度看,“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这套系统有助于解决哪些问题?


王乃祥:这套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和项目建立碳核算账户,通过在线监测和政府大数据实现动态监测和自动核算,同时引入多维度绿色评价体系,建立气候库、绿色库和转型库,服务主管部门多样化的绿色低碳管理需求和金融投资机构多样化的绿色投融资应用场景,完全契合《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加快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等目标。


从企业项目的角度看,这套系统帮助实体企业,集中开展企业和项目的碳核算、绿色评价、投融资对接,可以拓宽绿色低碳项目投融资渠道、获得绿色低碳项目差别化定价、享受财政奖补政策支持。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这套系统帮助金融投资机构解决绿色资产汇集、融资需求发现、数据真实性和持续性、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分类评价等瓶颈,成为银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核查的重要帮手。


不久前,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局长李文红在出席相关活动时提出,未来北京将“推进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创新,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关键,全面升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我们也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的落地应用,以及其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开发工作。


贝壳财经:现阶段,全国CCER市场重启的进展如何?为中国CCER市场的重启,绿色交易所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王乃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为社会和企业参与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有关主管部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从“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开展配套制度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以及“稳步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这三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其中,绿色交易所主要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发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起草交易所层面的业务规则和工作方案,上述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的重要方向


贝壳财经:关于绿色金融创新,据一些学术论文介绍,当前国外成熟碳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在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碳衍生品市场;现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并进发展,甚至衍生品交易占比相对更高。我国目前碳金融市场的情况怎样?绿色交易所为此设定了哪些工作目标?


王乃祥:根据我们的观察,我国碳金融市场正处于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但探索的进程在双碳背景下显著加快。绿色交易所将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参与相关产品和服务创新。


根据中国证监会今年4月发布实施、绿色交易所参与起草的《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标准,碳金融产品分为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碳市场支持工具三大类,各类碳衍生品是碳市场交易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融资工具、支持工具对服务双碳目标实现也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上线交易等背景下,近两年碳金融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各类产品创新应用更加普遍。


对绿色交易所而言,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无疑是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过程中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之一。


此前,我们已经与金融机构合作,落地了碳配额回购、CCER质押贷款、中碳指数等多项全国首单或北京市首单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近期,我们进一步创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碳金融创新产品,正在积极与有关监管部门沟通。


贝壳财经:当前以我国银行业为例,主要是碳排放配额或是CCER质押融资为主,开展碳金融业务创新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你是“四大行”信贷业务出身,也实操过金融资产交易,当前这些情况,在你看来解决思路在哪?


王乃祥:推动商业银行深度参与碳金融创新,我认为可能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好碳现货市场,包括持续优化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地方试点市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等,为开展各类基于碳交易的金融创新打下市场基础。


二是打造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建立企业碳账户体系、环境信息披露平台、绿色资产登记平台等,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完善企业绿色低碳相关信息的记载和共享,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工具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加强银企双方能力建设,包括持续普及绿色低碳相关的环境、产业、金融、法规、政策等各方面知识,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相关的政策制度、组织管理和流程管理等。


四是探索引入激励机制,建议财政部门通过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对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业务的金融机构予以激励,通过财政杠杆撬动更多金融活水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倾斜。


五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借助外力也可以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近期,绿色交易所与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合作,准备发挥双方优势,共同为中小银行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相关技术和工具支持。



同题问答



1、二十大报告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关键词当中,你对哪一个(哪一段)最有感触,为什么?


作为绿色交易所的一员,我个人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段最有感触。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双碳工作做出了系统全面部署,特别是对碳市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等相关工作。


2、关于2023的中国经济发展,你最关注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明年,我比较关注我国九部委决定开展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情况。绿色交易所也将依托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以及相关绿色投融资产品和服务,积极服务各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