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王辉,幼时因意外造成双腿高位截瘫,后靠自己的努力成为贺兰砚制作旗帜性人物,并评为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遗项目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50岁的王辉去任何地方,一张80厘米高25斤重的木板铁凳就是他的双腿。

因为双腿高位截肢,他身躯只有常人一半,但肩宽、背厚、臂长、手大、骨骼粗,两个厚实的手掌把住方凳边缘,在身体左右扭动下,四条腿的方凳开始两条腿两条腿的交错前进。要是以一条腿为轴心,坐在凳子上的他可以任意转向。

过门槛,王辉探身单手用力,把140斤的身体撑起,腾挪到门槛外的另一张凳子上,回身从门槛里取出铁凳再换坐上去。

开车出门时,王辉先坐轮椅到停车位,换坐铁凳,收起轮椅单手塞进后备厢,然后转到副驾,左手拳头撑住车座,从铁凳“飞”身到座位上,左手再一撑就进了驾驶位,然后一只手转方向盘,一只手控制侧拉式的油门和刹车辅助器,来去自如一气呵成。

1972年出生的王辉,宁夏银川人,回族,4岁半时发生意外,双腿被搅拌机齿轮卷入,造成髋关节层面的双腿高位截肢,自此成了一个“半身人”,人生瞬间改变。

因为假肢笨重,王辉更喜欢这张用钢管焊接起来的特制铁凳助力行走,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89年到西夏艺术制品厂学习贺兰石雕刻,2011年后成为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2019年又成为国家级非遗贺兰砚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并积极创业带领众多残疾人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从学徒工到自主创业

中学毕业后,王辉跟着父亲学了5年中医,原本想凭着医术讨生活,但行医必须要有医师资格证,而当时又没有哪个医学院会接收重度残疾的学生,于是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王辉说那些日子不想吃不想喝,经常躺在床上,这时候妈妈单位同事的话又深深刺痛了他:这孩子,最多将来看看大门,收收报纸就不错了,认命吧。“听到这话,我心都碎了,我不知道我的曙光在哪里,我的路在哪里,我还要经历多少磨难”。

一天,王辉的哥哥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西夏艺术制品厂正在招收残疾人学习贺兰石雕刻,哥哥为他报了名,王辉为此一夜未眠。“第二天,哥哥把我带进厂,领导见到我时非常惊讶,因为重度残疾,按规定不够接收条件,当时有一个领导就对我说:‘你能行吗,能坚持吗?’我说:‘我能行。’也许是我的自信感动了领导,我终于被留下了”。

王辉说,为了能按时到西艺厂学艺,那时每天都要提前一个小时从家里用电瓶手摇车摇到雕刻厂。学习雕刻的车间在三楼,对一般人来说从一楼上到三楼也就是半分钟的事,而对他来说这段路程实在是太难了。

“为了能使自己上下楼方便,我让家里人按楼梯台阶的宽度做了两个凳子,上下楼的时候,用手撑着两个凳子交替着倒换,把身体一层一层地上下挪动,下楼最花时间,有时候平衡没掌握好,身体失去重心,我会连人带凳从楼梯上滚下来,经常是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遍体鳞伤。”

在王辉的身后,是他自己和优秀学员的作品,也是被评为区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的贺兰砚雕刻精品。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学雕刻,身体的协调性很重要,但对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来讲,身体很难找到平衡,“常常因为协调能力不好,刻刀力度掌握不够,两手被划破,鲜血淋漓”;雕刻艺术要有美术基础,那时为了练习绘画,除了在工厂老师傅教授外,王辉每天晚上自己还要回家练习到很晚,有时困得实在不行了,就用冷水洗脸浇头。

两年多下来,同期的30多名学徒,最后只有王辉坚持了下来。从开石选料、构图设计、到粗加工、精细雕刻、打磨上光,全部过程他一个人都能完成。

从西艺厂学成出来的王辉,开始了独立设计雕刻,并在家里成立了工作室,设计雕刻贺兰砚。王辉说,他雕刻的很多砚台、工艺品经亲友推荐被顾客买走,也获得一些艺术类奖项,许多顾客打听他的住址来预约、订购,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雕刻是做减法的艺术,贺兰砚更是如此,产自贺兰山的这种紫绿色的石头质地非常细密,石头本身绿紫色相叠,王辉说,他见过最多的有9层叠色。他擅长的“薄意雕”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雕刻层薄而富有画意,所以很难预料,下一刀会呈现什么样的效果,下刀浅了,差点意思,下刀深了,过犹不及。

并且常有人问王辉,你雕的是个啥?王辉会回答,“说实话我也不确定,兴许您明天再来看就能看出来了”,他说,这个过程就好像人生,谁也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率性、坦然地生活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

玉皇阁是银川市兴庆区的一处著名景点,紧邻它的是一处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宁园,王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店铺“王辉制砚”,就坐落在这一片古色古香中。店铺主要经营手工砚台和一些工艺品。

每年5月到10月是银川的旅游旺季,客流大,王辉的全部精力用在经营上,没有时间去雕刻,等到了11月,天寒地冻的时候,王辉开始带着徒弟们进行大规模的雕刻作业,为来年的销售季准备好库存。

在王辉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初是贺兰砚最鼎盛的时期,整个市场供不应求,但贺兰山石雕发展到今日,文玩市场遇冷,加上政府对贺兰石开采进行了管控,以及电商的兴起,贺兰砚的交易不复往日的辉煌。

“从创业那天起,要面对的是每天的失败和困难,而不是成功”,经过冷静思考和市场调查,王辉改变了理念,在传统雕刻图案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贺兰山岩画图案的系列石头产品,并赢得了市场,王辉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精品店、雕刻厂,还有雕刻培训基地。

王辉的门店前有个半米多的高槛,他每次上下时都比较吃力,下雨地滑的时候,需要伙伴帮忙。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因为残疾人大多行动不便,相比健全人更能“坐得住”,王辉认为,就某种程度而言,这反倒是残疾人的优势。结合自己的经历,王辉希望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改善生活。他常年在自己的雕刻培训基地招收残疾人及下岗职工,免费为他们教授贺兰石雕刻技术,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共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

22岁的贾君健,小时候因脊髓受伤,不能独立行走,现在要拄单拐棍加靠人搀扶才能移动,而且行动非常缓慢。

7年前,在一次社区贺兰砚雕刻技术培训上,王辉注意到贾君健非常自闭,但是学雕刻非常专注,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

王辉把贾君健带在身边,在王辉的指导下,贾君健的雕刻作品获得了区级、市级的多个奖项,这个自闭的男孩,开始喜欢跟人交谈。如今的贾君健已经独立开了一家礼品、工艺品和婚车装饰的店自主创业。今年12月18日,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王辉在店门口扶着22岁的员工贾君健进门。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23岁的王启凡听力障碍严重,即使戴着助听器,也只能近距离对他大声说话他才能听见,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几乎从不和人交流。

王辉教会他雕刻后,他迷上了这门技艺,现在他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到处转转,还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学员们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计件式收入,再加上工资,像跟了几年的学员,他们收入就五六千了,他们家人常说的一句话,最感谢的还不是安置就业,而是让他们融入了社会,重新又找回了生活的自信”,这点让王辉十分欣慰。

在自治区残联的支持下,这几年来,王辉持续在乡村,城市社区开设了职业技能培训班,除教授贺兰砚制作技艺外,还邀请来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一起来传承技艺。培养了一拨儿又一拨学员,靠一技之长自强自立。

王辉的学生开始有一些手工作坊,他也定期去跟学员交流,给予一些技术,以及市场上的指导。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以非遗劳动助残

2022年1月王辉创办了公益组织宁夏吉毅善助残服务中心,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提高收入,自立自强,融入社会。闽宁镇残疾人互助帮扶计划是王辉创办公益组织后的第一个项目。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是“苦甲天下”的西海固整体移民搬迁地,也是电视剧《山海情》的讲述地。由于医疗条件落后等历史原因,闽宁镇六个村一个社区共6万多人口中,持证残疾人多达1210人,远高于正常比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永宁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在调研时发现,作为移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新的家园,面临着陌生的环境,没有土地、没有技术、没有学历,自身的残疾和生活的无助让他们变得更加自卑,有人连续几年不肯出门,有人得了抑郁症动不动大发雷霆。在乡村振兴的新目标中,残疾人福利与就业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在村里的街头,一些老人与王辉交谈,王辉和残联的工作人员经常走访村里,村民们对他非常熟悉,对他所做的事情非常敬佩。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2022年1月开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了闽宁镇残疾人互助帮扶计划,由自治区残联督导完成。王辉创办的公益组织宁夏吉毅善助残服务中心具体执行这项计划。

王辉说,康复与学习技能的教学点就设在村子里,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让闽宁镇1200多名残疾人,都能在家门口进行康复,在家门口学到技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项目首期,我们打算为764名残疾人进行免费的康复治疗,并计划进行六期培训(现已开展四期),帮助180人次掌握一项非遗技能,学完技术去做康复,或者康复之后顺便学个技术,都很方便。”

木兰村23岁的李兴兰小时因脊髓瘤手术,造成脊椎神经损伤,从此腰部以下无知觉,属肢体二级残疾。十年来她的行动范围极其有限。

通过观察和交流,王辉觉得李兴兰的双手很有力量,也非常灵活,思维也敏捷,制作手工包、刺绣、贺兰烟等都是适合她学习的手工技能,还能给她提供就业平台。

李兴兰说:“我不能把自己困住,我要学习,改变”,她选择了葫芦烙画,如今,她正热切等待着被疫情延后的木兰村培训开班。

23岁的李兴兰正在自家院子里设置的双杠中进行康复训练。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福宁村25岁的李明,属于肢体三级残疾,行走不便,不过双手与常人无异。

李明的母亲说,李明更主要的问题是心理上的,从不外出,大部分时间就是蜷缩在屋里。不愿意见人,更不愿意跟人交流。见人时,一脸不情愿的李明,瘦弱的身体,几乎团在椅子里。

王辉说,没关系,我的肢体残疾程度比他更严重,我懂他的心理,我来跟他交流。

“你看我的残疾程度你比不了吧,你知道吗,我不仅会雕刻,会画画,还能开车,还会打乒乓球和游泳。”

王辉的自我介绍,让李明有些惊讶。十多分钟交谈后,虽然李明回应的话语不多,但他那游离木讷的神情开始变得柔软起来,对王辉带来的很多手工艺品产生了兴趣,听说这些技艺精湛的作品都是王辉自己,以及他带出的徒弟手工制作的,他向王辉提的问题也多了起来。

王辉(左一)在和李明(右一)交流。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他主动说道,自己以前读过技校,学习过珠宝设计,是不是也可以跟王辉学习贺兰岩雕刻?

王辉回答说,只要你愿意学,我收你为徒。

李明脸上绽开了笑容,说,一言为定!

一年过去了,参加了两期“闽宁镇残疾人互助帮扶”培训班的李明,已经基本掌握了贺兰石刻和葫芦烙画两项技能,也即将到华夏非遗文创小镇去工作,边创作边销售,再加上在文创小镇工作的工资,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

位于银川市金凤区的华夏非遗文创(助残)小镇,原是一片空置的楼盘,王辉租下了它,作为“以非遗劳动助残”的一个全新尝试。

如今,更新改造后的小镇,主楼是一座优秀残疾人励志馆,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和自治区优秀残疾人的事迹布展其中,周围是30栋独栋小楼,口弦、走马灯、面雕、丝绫堆绣、葫芦烙画等18项国家级非遗、142项省级非遗项目分列楼内,共300多名非遗传承老师和残疾学员现场教学、创作、营销,共同为残疾人就业撑起一片天。

王辉说,这些残疾兄弟姐妹在这里学会技术后,既可以留在文创小镇里工作,也可以在家里“订单式”工作,做出的作品也有专门的渠道进行销售,真正实现了学、做、销的“一条龙”服务,有的学、做得出、卖得掉,大大提高了他们经济收入水平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市里,王辉让就近的学员每天到店里学艺,以便指导,学成以后,再回家或者独立开门店。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残疾人水果摊进驻社区

王辉觉得,残疾人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一支特殊力量,但通过学习非遗技艺就业需要时间,且是小众,更多的残疾人急需解决的是眼下的生计问题,“需要干第一天就能受益的事”。

为此,王辉又开始探索“地方农产品助残公益项目”,首先做了残疾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他与当地最大果业对接,做选品和商户、学校、部队等的配送服务,尽可能安排残疾人就业。

他看好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私域业态,决定将农产品助残项目由给单位配送延伸到面向小区的水果零售服务,从生产端供应链的选品、分拣、包装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与销售,都由残疾人群体来完成。

水果专卖的门槛、技术含量不高,它更需要一个长期搭建和积累的信誉体系,这对残疾人群体而言,无疑是有利之处。

王辉在银川市金凤区、兴庆区的七八个社区展开试点,在自治区残联和各社区的支持下,在小区摆出露天的爱心水果摊,将已经选品、分拣、包装好的水果配送到摊点,每个社区安排两到三个残疾人,直接经销这些价廉优质的水果,并让利给残疾销售员,当天卖不掉的水果由物流统一收回,解决了残疾人个体想要开店,没资金、没仓储、没地方摆摊、卖不掉的水果还会烂在手里的所有顾虑。

在银川市鼓楼一带,只要不下乡,王辉每天都会出现在上班的人流中,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个特殊的市民,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故事。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王辉在试点摊位蹲点调研,他发现小区的消费者出于对残疾服务品牌的认可,反响都不错。

与社会水果店不同,王辉说,首先是产品的品质有保障,我们与银川本地最大的果业合作,所有的进货渠道全是正规的,而且都有食品险;第二就是价格,由于是公益项目,上游果业会给到残疾人最优惠的价格,除去必要的成本,利润全部都给到每个社区的残疾销售员。

“我们并不是卖水果的,是通过水果来服务消费者,残疾人也可以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竞争”,王辉说。

在给社区残疾人销售员做培训的时候,王辉说,“我跨界的跨度比较大,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多,也经常跟健全人在一起PK,这可能是我和众多残疾人兄弟姐妹最不一样的地方,我的意识里,不存在残疾或者健全这么一个区分,我一直有这种不服输的心态,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别人做不好的我同样能做好。现在,顾虑都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亲和力了,就是跟健全人比拼,我们的销售额也绝对能胜出,有这个自信就能做到。”

目前,金凤区和兴庆区的几十个社区都在与王辉对接,而在王辉的计划里,首批水果项目总共会进驻400个小区,春节过后,将在整个银川市的社区里推广。

新京报记者 刘旻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