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代表认真听取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繁荣发展首都文化方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京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之一,这些道理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在全社会激活阅读和知识的力量,不仅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赖于良好的阅读环境。建设书香京城,也能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赋能。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聚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氛围浓厚,有利于带动全体市民的读书热情;同样,北京也拥有许多图书出版机构和书店,拥有全体系的图书出版发行产业链,一本书“呱呱坠地”的过程离阅读者更近。

北京具备良好的全民阅读软硬件基础,更要求书香京城建设形成全国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让更多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离不开优质阅读内容的供给。《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精品创作出版传播,建立“京华好书”推荐平台,建好“全国新书首发平台”,规范管理各类出版物推荐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纷繁复杂,书香京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深入人心。

一个人形成阅读习惯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年少时的阅读品位影响终生。学生时代虽然是与书本打交道最多的时候,但如果局限于教材、教辅资料,缺乏对丰富多彩阅读世界的广泛涉猎,其阅读积累显然是不足的。面向青少年群体培养“阅读种子”,要不断引导他们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

让书香飘入寻常百姓家,需要建设便捷化的全民阅读服务设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北京通过改造一批老旧厂房、商业设施,探索建立以阅读为核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4小时城市书房”受到欢迎。尤其是租房的年轻人,亟需一块可用于日常“充电”、开展阅读社交的公共文化空间。

位于北京中轴线旁的正阳门西南角的PAGEONE北京坊,曾获誉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新京报资料图

现代城市中,书店早已不是简单的“买书的店”,而是分享知识、交流阅读信息的场所。不久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公布2022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入选名单,317家实体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192家实体书店举办的1454场阅读文化活动获得奖励。北京实体书店数量名列全国第一,这些书店对激发阅读兴趣、改善阅读氛围作用巨大。

需要注意的是,寻找和打造一批“最美书店”,比“外貌”更重要的是“里子”。广大爱书人和政府社会支持实体书店,不是为了鼓励只用来打卡拍照的“网红书店”,而是希望书店切实发挥社会效益,真正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

北京利用离文化机构近、离文化人近的优势,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例如,开展惠民文化消费季,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惠民活动,引领“一起读、读好书”的时代风尚。通过组织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开展“12小时文学日”等直播活动,能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诞生背后的故事,增强阅读兴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更多人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以后,不放下手里的书,就是全民阅读成果最好的检验标准。建设书香京城,就是要努力在节奏加快的大城市里,留住人们匆匆的脚步,沉淀精神、提升自我,提供一块心灵的栖息地。

撰稿 / 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