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福字、绘梅花、扎兔灯……1月18日,颐和园第十二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开展,为游客送上新年祝福。


1月18日,颐和园第十二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开展,游客拿手机拍摄蜡梅。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时隔两年重新在景区举办线下展览


展览位于畅观堂景区,共展出梅花、蜡梅树桩盆景及其他植物百余盆,十余个品种。红梅、白梅、粉梅似点点繁星,花香雅致。在梅花盆景之间还穿插展出了古桩盆蜡梅盆景,鹅黄色的蜡梅花为游客带来暖融融的春意。


据颐和园副园长王树标介绍,本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是时隔两年重新在景区举办线下展览,共设两大展厅。展厅内用清代《竹波轩梅册》作为布景主材料,还使用了历代书法家写的“梅”字以及历代梅花名画作为背景,以映衬梅花、蜡梅的典雅风韵,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此外,展出的梅花、蜡梅盆景,配以山石、苔藓、枯木,具有一花识古今的深远意境。


颐和园第十二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上,一只兔子雕塑和梅花相映成趣。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将举办“瑞兔盈福”DIY手工制作活动


配合展览,大年初一至初五,畅观堂景区西配殿还将开展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分为“妙手梅香”与“瑞兔盈福”两个系列。其中“妙手梅香”活动,由科普讲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梅花、欣赏梅花、咏颂梅花诗词,孩子们还可参与印制梅花包、绘制梅花笔记等体验活动。“瑞兔盈福”系列以DIY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肖文化,国风特色的兔子帽、兔子包与兔子灯……可爱的生肖兔形象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科普老师教孩子们制作兔子包和兔子帽。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科普老师教孩子们印梅花章、画梅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展览将持续至1月29日


据介绍,颐和园的梅花与蜡梅盆景都是遵循了北方盆景造型的特点,大部分梅桩树龄在百年以上。为了12天的展期,颐和园梅花养护团队从前一年的春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修枝、浇水、施肥、防病虫害、花期调控等工序,每一步都计算好时间。


古人称“梅韵四贵”,分别是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为了契合古代文人赏梅的韵味,展出前的花期调控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项工作要靠养护技师们的经验与耐力细细打磨。


即使是展览期间,养护技师依旧将轮番值守,保障土壤水分充足及环境温度适宜,把盆景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游客面前。


“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由颐和园管理处与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是2023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展期一共12天,从1月18日持续至1月29日。


新春佳节,颐和园为来园参观的游客准备了“贺岁游园大礼包”,有体现古典文化的文物特展“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傲骨幽香”梅花、蜡梅文化展,有适合亲子参与的昆明湖冰上娱乐文化活动,还有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让游客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欢度佳节。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