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9日,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居民在选购春节饰品。当日是农历腊月廿八,人们选购各式节庆用品,迎接农历兔年到来。图/新华社

岁初之夜,元朔之始,先道一声过年好!

从壬寅到癸卯,新旧交替,岁序轮转,只隔了一桌热腾腾的年夜饭,一只红彤彤的红灯笼,一朵流星雨般的烟花。还有,游子归乡那一声怦然心动。

这一刻,或许你已回家,正与家人把酒闲坐,聊聊日常,耳边是熟悉的乡音,心中是慵懒的笃定。心有所住,家的味道。

江南点点簇簇刚开始吐蕊的梅花知道,北方雪白的原野和漫天飞雪知道,城市乡村每个角落肆意流淌的欢乐气息,也知道。

这一刻,或许你还在路上,行李箱摩擦火车站台发出的声响,像极了你的心跳。心有所向,家在前方,“我们总会绕啊绕啊绕,绕几千里路也望向归途”。

不管你在哪里,家都在心里。希望之于远方,正是从三年疫情的阴霾里走出来,步履轻松、步伐笃定地走向另外一片晴天。

三年了,我们盼望得太久了,是该好好过个年了!

2023年1月19日,银川客运段工作人员在由银川开往兰州的列车上为旅客表演舞蹈。临近春节,银川客运段部分列车车厢装扮一新,青年职工在列车上表演自编的节目,让人们将旅途中的欢乐带回家。图/新华社

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成为了记忆。远方再远,我们终究是抵达了;山丘再高,我们终究是越过了。我们跟过去的艰辛告别,也跟眼前的亲人亲近。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就地过年”成为常态,“回家过年”竟是奢望,曾经跨山越海千里奔赴的人们,山海远隔,亲人暌违,每一片城市乡村的除夕夜空,都缀满了无数渴望、期盼的眼神。

过去三年,被困住的,是身体,也是思想;是个体,也是群体;是被定格的居所,也是流动不便的三天、七天、一个月……过去三年,殊为不易,于你,于家,于国,皆如是。

这一千多个日夜,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观念,也重构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时间可以抚平一切,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

而今,我们终于走进了这活泼泼的尘世烟火。青春作伴、一路欢歌的回家模式重新开启,数亿人开始了“候鸟式”的大迁徙,千山万水的等待,万里之遥的相思,终究汇聚成了一个活泼泼的“流动中国”。

是呀,这份充盈于空气中的自由和希望,才该是我们的日常。我们终于可以回家好好过个年了。

2023年1月19日,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小朋友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当日,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航站楼出发大厅里,剪纸、捏面人等民俗活动让旅客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图/新华社

唔言一室之内,筹谋一年之计。回家通向出发,小憩只是加油。当灿烂的烟花点亮夜空,当絮絮的述说告一段落,当安静的等待终于变成跨年的欢呼,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迈过了旧历2022,已经一头撞进了新的一年。

于大时代而言,新的一年有了更多的确定性。年头岁尾以来,各地都在抓复工,忙生产,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冬去春来的温暖气息。这份温暖里,也有中国经济热腾腾的温度。

相信每一个回家过年的人,早就在盘算新一年的“小目标”。去“摸摸高”,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能行呢?去闯一闯,不妨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去拼一把,大时代就该有大国民。

或许仍有疫情困扰,或许仍不免寒风凛冽,或许也有“倒春寒”,但春天的脚步终究是近了,时序的变迁不可阻挡。

过不了多久,春风会来,春雨会来,春花会开,阳光终究会灿烂。人生的小本本上,该有些规划和设计了。

而家,就像时下各地流行的抽水蓄能电站,那里有浓浓的亲情和无私的爱,有穿越山山水水绝无沉渣的希望,更有代际传承的力量,在每一个人的来来回回中,积蓄着,也释放着。

2023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廿七,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外国人舞狮迎新春,吸引了来自德国的小游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城市乡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中国红,是我们对待过年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生活乃至世间万物的态度,是红红火火的一切,是美好的愿景,是希望的通途。

站在新一年的门槛上,我们看见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而一切也都来自过往,留住记忆,就是对过往最深沉的温情与敬意。

前路仍不免艰难险阻,未来也并非一帆风顺,让人感动的,是我们一往无前的笃定和奋力拼搏的姿势。

春已到,花会开,疫情将散,人间皆安。循着希望的光亮,我们重新出发;追随梦想的召唤,我们心向远方。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癸卯兔年,让我们一起好好过个年,开年一起好好干!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