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里,一夜的大雪将乌鲁木齐银装素裹。农历大年三十一早,顾不得在这漫天大雪中感受浓浓的年味,赵康第一时间确认厂里的班车是否能正常发车,让自己如期返程回工作岗位。

 

肩负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在电厂度过,几乎是赵康和大部分同事每年的常态。他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所在的电厂在西电东送的重要线路上,以正负1100伏吉泉直流,从新疆昌吉到安徽古泉。因春节期间很多工厂放假停业,电网需求容量小,开始了超低负荷调峰,保障安全成为关键。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入冬以来,面临着发电供热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快速增长,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因此,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本身就存在不小挑战。

 

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万家灯火照亮着人世间的幸福。在这背后有无数坚守在岗位的电力工作者,承载着保供责任,默默奉献,守护万家灯火,保障大家的团圆。

 

冒雪前行的保供人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新疆人冬日里常挂在嘴边的俗语,除夕这一天的大雪,也意味着兔年的第一场寒潮即将来到乌鲁木齐。

 

做了八年的电力工作者,赵康要在厂里度过的第6个春节。除夕夜,他晚上六点就需要从乌鲁木齐回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昌吉的电厂集控室,承担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责任。

 

赵康告诉记者,因为正值春节,很多工厂已经放假停业,电网需求量减小,现在还要进行超低负荷调峰,“机组稳定工况一般都在容量的40%,我们厂双机运行,这几天都在深度调峰,双机容量1320MW,现在调到330MW,是装机容量的25%,机组状态不稳定,很危险。”

 

从乌鲁木齐赶回昌吉电厂,加上换乘时间需要三个半小时能抵达,雪天路不好走,班车如果无法正常运行,意味着赵康需要立即想办法赶回电厂,甚至来不及在中午吃一餐简单的团圆饭。

 

对于这样的节奏,他早已习惯。赵康表示,所在的发电部,全员处于正常上班状态,“其他部门都是在换着值班,厂里大概留三分之一来干日常工作的人, 然后春节七天前三后四倒换一下”。

 

在他的心里,保障生产安全责任是最重要的事情。跟司机师傅确定行车情况后,下午两点左右,大巴车终于抵达乘车点,车里还有几个跟赵康一起要在除夕夜返岗的同事。

 

一路风雪兼程,抵达电厂后的赵康,也等不到吃厂里专门准备的年夜饭就赶去集控室。他需要集中注意力值守,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保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值守到凌晨两点半,赵康等来下一个班次的同事来交接,这个除夕跨年,又一次在岗位上度过。提到春节的岗位坚守,赵康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表示,“我们供电都是这样,习惯了”。

  

央企持续担当能源保供“主力军”

 

“当前采暖季能源保供在资源总量、区域平衡上是有保障的。”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1月13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入冬以来,能源供应经受住多轮寒潮天气的考验,12月以来,煤炭产量保持稳定,电煤库存保持在1.75亿吨左右;全国用电负荷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最高达到11.59亿千瓦,发电量同比增长5.8%;入冬以来天然气日供应量超过12亿方的天数达到38天,地下储气库1.7亿方/日以上顶峰采气连续20天。目前,全国煤炭、电力和天然气消费,均在尖峰水平上有所回落,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中央企业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军,承担了90%以上的油气供应,60%以上的电力供应,25%以上的煤炭供应,在能源保供中肩负重任。

 

面对2022年以来依然严峻的能源保供形势,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成为中央发电企业严守的命令。

 

“煤电价格倒挂,在发1度亏1度的情况下,依然按照要求全力发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1月17日表示,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比重的63.1%,高于装机规模8.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了5.9个百分点。

 

为确保温暖过冬,民生供热企业守土有责。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中国华能82家供热单位、218台供热机组、2890个供热站“火力全开”,2022年累计完成供热量达4.8亿吉焦,同比增长7%。截至2022年12月底,国投电力公司累计供热量2109万吉焦,同比增长68%。2022—2023供热季,中国华电供热面积达7.8亿平方米,供热装机容量9010万千瓦,供热业务涉及25个区域、133家企业,清洁“暖流”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还是很有底气的。”面对今冬的供电供热局面,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伟表示,到2022年12月15日,全国天然气用量已经达到了13亿立方米/日,接近2021年13.72亿立方米/日的极值。经过与上下游的充分沟通,具备了在高峰期消费达到每天15亿立方米的冲峰能力,应对今年的寒潮是有信心的。

 

在煤电依然作为能源主力的背景下,煤电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以赴增产量、稳价格。中煤集团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2年集团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4%,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94%,其中7月份以来电煤中长期合同均按100%安排兑现,有力保障了发电、供热企业的用煤需求。

 

“从煤炭的供应方面,我们加大煤炭保供的力度,不管现在市场上煤价再高,我们为了能源保供的需求,还是应开尽开。”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不久前表示,2022年中国华能的煤炭产能有望超过1亿吨,供热的面积超过了10亿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同时也占了整个城市集中供热的10%以上。

 

为了确保电力油气安全稳定输送,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补缺口、保安全。据彭华岗介绍,2022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企业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持续优化需求响应机制,累计组织跨区跨省支援2300余次、电量近450亿千瓦时,最大限度控制了有序用电规模。

 

“春节期间仍有冷空气过程,后期的能源保供任务仍然繁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1月13日表示,将持续抓好能源增产增供,着力提高能源顶峰能力,保障好重点地区能源供应,加强进口资源组织,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 

 

清洁能源渐成保供“生力军”

 

冬寒料峭,三峡能源黑龙江伊春老白山风电场,运检人员扛着20公斤的工具包,踏着及膝的积雪,对风机进行故障消缺,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开展设备“体温”检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在大雪后第一时间开展设备巡检,一铲一铲铲去覆盖在光伏组件上厚厚的一层积雪,保证组件正常运行。

 

“做好线路巡视和防覆冰工作,是降低故障最有效的办法。”一线运检人员表示,雨雪冰冻灾害是威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杀手”,线路一旦长时间遭遇覆冰,就有可能引发断线、导致停电。

 

三峡能源打出了这样的口号:“抗寒保供,我们‘冻’真格了!”数据显示,三峡能源2022年发电量4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21%。

 

煤电发挥兜底保供作用的同时,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在助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也日渐站上能源保供舞台。

 

“风电光伏发电保供作用越来越明显。”章建华介绍称,根据电网公司调度数据,202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出力约占平均用电负荷的15%左右,最高可达40%。

 

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介绍,截至2022年10月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27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也在整个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核能,国家电投位于山东海阳的海阳核电站已经连续第四年为当地提供核能供暖,价格比常规供暖每平米便宜1元。“暖核一号”帮助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核能供暖正在形成规模化发展局面。2022年11月1日,中广核旗下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项目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方米,可惠及当地近2万居民。

 

红沿河核电安全总监、新闻发言人闫术向媒体表示,经过实地调研走访,项目自投产以来供热效果良好,获得了用户的肯定与好评,助力中广核迈出核能综合利用第一步。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后续保供工作中,健全煤炭、天然气、电力多能互补的综合应急调度机制,提升火电机组出力水平之余,优化水电调度,推动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多发满发也被列为了重点工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李云琦

编辑张晓翀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