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狂飙》近期热播,成为“开年第一爆款剧”。目前,该剧豆瓣评分已升至9.1,成为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最快破万的剧集。记者注意到,《狂飙》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制作。由此,其被称作“扫黑除恶斗争的回忆录”并不为过。


《狂飙》开篇便把故事背景设置在2021年,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以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政法队伍与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在2000-2021年间的正邪较量。那么,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我国扫黑除恶进程中有何特殊性?

 

2021年5月扫黑除恶由专项斗争转向常态化,为何作此安排?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在此之前,我国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开帷幕。据官方通报,三年间,全国共打掉涉黑组织3644个,涉恶犯罪集团1167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7万名,打掉涉黑组织是前10年总和的1.3倍。

 

回顾我国打击黑恶势力进程,早在2000年底,我国首次开展全国性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当年1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0月,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一场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2006年2月,中央政法委部署全国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中央成立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并设立全国打黑办。之后,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会议。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新华社撰文指出,从“打黑除恶”发展为“扫黑除恶”,更加着眼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为何要转向常态化继续推进?全国扫黑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组织形态、方式手段呈现新变化、新特征,有的黑恶势力隐身蛰伏、变异升级,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一旦发现就要出手铲除,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

 

随后,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召开会议,部署高质量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全国扫黑办先后4次召开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会,持续推进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整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央政法委官方新闻网站长安网刊发钟政声署名文章指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全社会持续释放了“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常态化”不是“平常化”“一般化”。

 

2021年2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与扫黑除恶有何关联?

 

在电视剧《狂飙》中,刚刚参加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彰总结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大会,省扫黑办特派督导专员徐忠就带着来自京海的举报材料,开始了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与常态化扫黑除恶相伴的是一次全国性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这两者有何关联?

 

“黑恶势力怎么就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我看背后就存在执法者听之任之不作为的情况,一些地方执法部门甚至同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充当保护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官方信息显示,2020年7月至11月,黑龙江、江苏、河南、四川、陕西5省选取的5市4县政法机关和2所监狱开始教育整顿试点;2021年2月27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教育整顿正式启动,明确聚焦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突出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


新华社刊发的《万千气象展新颜——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纪实》提到,教育整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孙力军、王立科、龚道安、邓恢林、刘新云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被查处。

 

1月29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公众号刊发钟政声署名文章《党的十九大以来政法工作取得十大历史性成效》再次点名孙力军政治团伙。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孙力军团伙7人共敛财超15亿元。其中,江苏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的罪名之一就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钟政声署名文章指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掀起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广大政法干警接受了一次思想性洗礼和革命性锻造,政法系统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12月《反有组织犯罪法》通过,为何专门制定这样一部法律?

 

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


专门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有何必要性?中国人大网刊文指出,我国此前反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虽具备一定规模,但仍比较分散、未成体系,部分文件效力位阶低,防范、治理和保障等相关法律规定比较缺乏,有必要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


“是黑恶一个也不放过,不是黑恶一个也不凑数”,如何做到?依法始终是最根本的原则。

 

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000年底,最高法出台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法律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含义问题作出了细致规定,明确其具体特征;2015年,最高法印发《全国部分法院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规定如何认定黑社会等内容。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后,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扫黑办协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中央政法单位相继发布了依法办理恶势力、“套路贷”刑事案件的规定等多个法律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列入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还被列入2022年常态化扫黑除恶要抓好的“十件实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反有组织犯罪法》系统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践经验,推动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开展,提升扫黑除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遏制有组织犯罪滋生蔓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