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一部,到2008年系列第三部完成写作至今,“三体”系列小说不仅在国内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幻文学作品,更在国际上斩获诸多重量级的科幻文学奖项。

 

毫不客气的说,刘慈欣仅凭一己之力就将原本并无建树的中国科幻文学,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自《三体》问世以来,关于这部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就一直热度不减,但是却始终没有一部《三体》影视剧作品问世。

 

无论是多年前那部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上映的《三体》电影作品,还是B站在前不久抢先上线的《三体》动画剧集,都让无数期待已久的观众大失所望——难道中国人真的拍不出一部像样的《三体》影视作品吗?

 

 

这样的疑问相信不止是我一个人有,许多看过或者了解过《三体》原著的观众可能都有类似的质疑。

 

直到根据系列小说第一部改编而来的《三体》真人剧集横空出世,才让无数人看到原来书中描摹的那个世界真的能够被搬上荧幕。

 

而与此同时,历经数年制作的《流浪地球2》也终于与观众们见面了,加上此前B站上线的动画剧集,同时有三部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播出,这样的盛况估计连刘慈欣自己都难以想象。

 

 

如果说《流浪地球2》的成功得益于主创团队对原作故事的发散再创作,那么《三体》真人剧集的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源自剧集对原著的忠实还原。

 

从此前的数次影视改编尝试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体》系列作品的改编难度之大,故事复杂度之深,贸然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或者通过一部两到三小时的电影去进行全面呈现是完全不可取的。采用电视剧集的形式对该系列作品进行呈现无疑成了最佳选择。

 

 

科幻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科幻,在于这类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不只有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幻想,同时还有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对某些现实问题的现实反思,甚至是对人性的反思。

 

《三体》的故事也不例外,它讲述了人类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不同于好莱坞大片中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系列第一部的故事为观众假设了这样一副情景:在距离地球4光年之外的星系有一个面临着生存危机并准备入侵地球的外星文明,但由于距离遥远,已然启程的三体舰队想要到达地球仍然需要四百年的时间。

 

于是乎,暗中联络三体文明的地球三体组织、秘密进行调查的各国政府部门以及先行潜入地球的三体人工智能“智子”这三者与尚不知情的大部分地球民众就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边是生死存亡的危机,一边则是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人类最终究竟能够逃过这一灭顶之灾?成为了整个故事最大的悬念。

 

 

如何使《三体》剧集变得更有看头?

 

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找来了包括原著作者刘慈欣在内的的众多科学顾问针对《三体》的影视改编展开了反复探讨。

 

相较于更为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系列后两部作品,《三体》第一部在故事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上更加贴近我们当下生活的这个时代,而故事的科幻元素也更多是基于对我们固有认知的再探索,甚至是颠覆。

 

故事中对基础科学的重新解读,对人类活动的深度反思最终都归于文明视角的思考,这就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科普意义,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同时兼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也正是基于此,主创团队最终选择忠实于原著,采用现实主义风格去打造《三体》真人电视剧集。

 

与原著一样,剧中的三体星人在故事中从未现身,却又无处不在。在剧集的一开场,伴随着旁白里关于奥运会新闻的播送,一个从高空俯视的镜头不断拉近,最终整个视角聚集在了一栋毫不起眼的普通居民楼里,青年科学家杨冬在一片昏暗中写下了自己的遗书……

 

 

不断搜寻且闪烁着的画面似乎在有意无意间像观众透露着一些信息,这样的镜头设置绝然不是无意为之,而是意在表明似乎有人在暗中默默搜寻着、监视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那么问题随之而来,究竟是谁有能力这样做?

 

看过原著的观众都知道,剧集中大量出现的监控视角其实都源自于三体星人发射到地球的超级人工智能“智子”。

 

为了让人类科技水平在三体星人到来前的四百年间不至于取得超越三体文明的突破性发展,三体人先行向地球派出了“智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具有潜在威胁的目标人物,采取行动暗中阻挠地球基础科学的发展,并与地球三体组织保持联络。

 

 

能够从四光年外向人类所处的地球发射肉眼无法觉察的人工智能,三体星的科技水平由此可见一斑。而随着暗中较量的程度不断加剧,全球科学家接连不断出现“自杀”事件,开始引起各国政府的注意,但却始终找不到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负责中国战区调查工作的常伟思将军及其下属大史,在对科学家自杀事件进行调查后,发现了一个名为“科学边界”的组织与许多科学家的自杀存在关联,而研究“纳米飞刃”的汪淼也意外地被卷入了当下这场神秘的风波之中……

 

可以说,像《三体》这样融入了大多科学理论知识和历史背景的科幻作品其实是存在一定的观众门槛的,但是刘慈欣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比喻让许多此前并不了解物理学的读者感受到了科学的奥妙与魅力。

 

而剧集的主创则更进一步,他们通过各种呈现方式把小说中那些难以想象的情节搬上了荧幕,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这部极具魅力的科幻作品。

 

 

比如第二集汪淼与丁仪的台球试验,两人一共进行了五次碰撞试验,无论台球桌如何移动,其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黑球被击入袋中。用丁仪的话来讲,这揭示了“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均匀的”。

 

可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呢?

 

比如,

 

第一次,黑球进袋。

 

第二次,黑球走偏了。

 

第三次,黑球直接飞到了天上。

 

第四次,黑球像一只受到惊吓的麻雀一样,在房间里飞来飞去。

 

第五次,黑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出了桌子,打穿了墙壁,摆脱了地心引力,飞出了太阳系。

 

 

难以想象对吧,可现实就是,在杨冬主导的粒子对撞实验中,这些结果出现了,更令人恐惧的是这些几乎不可能被预测的结果,在实验结束之前就被精准的预测出来。而这最终让杨冬开始怀疑:物理学是否真的存在?

 

这个台球试验的设想部分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人物间的对白来交代,但是剧组为了向观众呈现更好的观感,用特效从头到尾模拟了设想里黑球的各种不规律活动,使观众可以直观地明白这一实验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更能理解科学家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自杀。

 

 

再到科学边界聚会上申玉菲讲述的“农场主与火鸡”的假说,如果仅仅只是通过人物之口进行讲述,这则类似寓言一样的故事可能并不会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其中的现实与残酷。

 

但剧集用心地为这个寓言制作了动画,残酷血腥的故事结局与充满童趣的动画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比,从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故事中的人类对于毁灭危机的一无所知。

 

 

宇宙闪烁可以说是不少原著迷最为期待的故事情节了,而剧集也在此处下了很大一番功夫。汪淼佩戴上观测眼镜之后,画面出现如同烈火燃烧一般不停闪烁的红色光芒完全包裹住了汪淼。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剧集前几集所展现出来的效果,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主人公们自由探索并思考文明发展与星球浩劫的“三体游戏”也逐渐被呈现到观众眼前。

 

原著对“三体游戏”有着大量的背景设定和细节描摹,并且这也是汪淼得以解开“主”背后谜团的重要原因所在。

 

剧集在“三体游戏”的呈现上近乎完美,无论是汪淼和大史穿戴的VR设备,还是游戏世界的建模渲染都是根据2007年的时代背景来创作的。并且游戏世界的相关情节在制作过程中也大量运用了动态捕捉与CG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除去剧本打磨与特效用心,《三体》真人剧集之所以能够在播出之后广受好评,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演员们的用心演绎,无论是张鲁一饰演的汪淼,还是于和伟饰演的史强,亦或是陈谨饰演的叶文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由王子文饰演的青年版叶文洁,将一个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历经磨难,见证人性之恶并进而开始厌恶人类,反思文明发展的“背叛者”演绎的入木三分。

 

叶文洁在机缘巧合之下与三体文明进行了初次接触,她期冀借助其他文明力量来实现对人类的拯救,她的抉择在许多人看来是背叛全人类的证明,但也是因为她,人类文明在面对灭顶之灾时,得以有一线生机。

 

对人物的深度刻画是《三体》剧集在播出后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部剧集,都竭力避免将人物角色脸谱化,因为不管是基于现实主义基调、还是站在文明反思的视角,善与恶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来源:迷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