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走进对口支援地——新疆和田。他们散布在整洁的学校和广袤的田野,为当地带去先进的知识和农业技术。三年来,北京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71亿元,重点在当地开展产业就业、乡村振兴、人员培训、消费帮扶等工作。

 

在这批援疆人的帮助下,和田居民迪丽胡马第一次走进直播间,通过电商把新疆的大枣销往外地;阿热坎特村村民学会了无土化种植技术,吃上了自己种的草莓;学校里各个年级的孩子围着北京来的老师,一起读书、讲故事。

 

如今,这批援疆干部即将完成使命。离开和田前,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着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

 

电商直播:把农产品卖出去

 

3月20日晚上,和田市邮政分公司工作人员迪丽胡马刚刚结束一天的直播,她的脸上稍显疲倦,但一张口仍难掩喜悦,“很激动,没想到第一天直播,就能有这么多人。”

 

3月20日,新疆和田市邮政分公司员工首次在直播间里销售农产品。  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这是她第一次在直播间卖新疆大枣。品质好、价格低的产品很快就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刚一进入直播间,就有29个观众在线,我们很快就进入状态了。”迪丽胡马感叹,“我们和田有非常多好的农产品,特别需要类似电商直播等渠道,把这些产品卖出去。”

 

“和田邮政打通了快递下乡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希望在把工业品送到和田的同时,也把当地的农产品运出去,这样也减少了农产品往外运的快递成本。”新疆伍创农兴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苏国栋说道。

 

2020年,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后,一直在扶持引导当地电商企业打造和田自有品牌。利用援疆消费帮扶项目资金100万元,他们在和田电商产业园孵化了12家电商企业。目前,和田电商产业园设立了线上线下展厅和直播互动区,为本土入驻企业提供品牌推广策划、产品拍摄等配套服务。

 

乡村振兴: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工作才算没白干

 

“盖了大棚以后,我们这边也种上了五颜六色的花,吃上了自己种的草莓。”和田市阿热坎特村村干部凯丽比努尔开心地说。三年来,援疆团队一直努力将阿热坎特村打造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他们为阿热坎特村新建了燃气系统,帮147户村民做了庭院改造,也改良了温室大棚种植模式,探索引进了草莓无土化种植技术。


援疆团队探索引进了草莓无土化种植技术。  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点实惠,才算没白干。”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市伊里其乡党委副书记马晨一直在为老百姓做实事。马晨表示,他们选择了一些高经济附加值作物品种,再通过技能培训、从北京请专家等方式,对当地村民进行技能指导,“我们想把这儿作为技术培训的示范中心,起到示范带动效应。这里业态越丰富,越能吸引游客,等于间接提高周边老百姓的收益。”

 

在阿热坎特村乡村振兴项目上,北京援疆计划共投资852.886万元,其中庭院改造工程资金为147万元,草莓无土栽培技术项目资金为80万元。

 

科研教育: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优秀人才

 

3月22日,在北京市团委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中,曾援疆三年的干部张连彦又一次与和田的孩子面对面,“援疆结束,但援疆人与和田人的缘分一直在。”


“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中,援疆人员与和田孩子面对面。  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他们不会忘记彼此。2月10日,北京市第十批第二期142名援疆教师到达了和田,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全学段,分布在和田一市三县及兵团第十四师的各受援校。来到和田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来自海淀香山小学的援疆教师武静已经将班上55个孩子的习惯、特点记得清清楚楚,“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在我心中。”

 

课上,她教孩子们识字、书写,课余时间,围在一起读故事、讲故事。谈起和孩子们相处的经历,武静总是笑,像母亲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们都很用心,进步都特别快。”

 

同样来自海淀香山小学的援疆教师刘芳表示,来新疆前,自己曾担心会不适应,“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整个身心都放松了。我就想用心教他们,和他们好好相处,用自己的情感影响他们。”


来自海淀香山小学的援疆教师刘芳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目前,北京已实施教育援疆项目202项,极大改善了受援地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援疆教师团队还与和田市教师结对帮扶,培养了当地的名家、名师,此外,还通过举办“京和科技月”等活动,形成了地区科技教育的发展亮点。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市教育局副局长刘乐天表示,这是全链条科技教育示范体系,“我们把它初步建立起来,逐步探索,通过培养人才的方式,扩大北京优势特色经验成果在和田的落地,给和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的科研团队、管理运行团队以及一线教学人才。”

 

新京报记者 马骏 吴梦真

编辑 彭冲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