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书院制改革探索。如何根据学校特点建立书院?书院制如何助力未来人才培养?书院制未来将如何发展?近日,未来人才培养与中国式书院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海内外15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书院代表就学校在书院制改革上的探索进行了深度研讨。

书院制是近年来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最初在少数几所高校探索,逐步发展到上百所高校建立书院。记者梳理发现,仅985高校中就已有36所成立了书院或开展了书院制探索。

“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发展过程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该校推进书院制改革是根据学校学科特点走出的一条新路,新型书院建设以“学以成人,全面成长”为主题,以学部为单位,以本硕博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使命,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成长的学生成长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于2020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明德书院和明理书院两大书院,至今已近3年。两大书院均作为学校的二级教学机构,其中,明德书院开展跨院系招生大类培养第一学年教育教学,以及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历史学、哲学三个专业强基计划建设;明理书院主要负责理工学科招生培养大类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的书院制探索有何特点?林尚立介绍,按照“书院—学院”双主体制,学生原则上不改变原有院系归属和建制,书院统筹本科一年级的基础大类培养,配备优质课程、优秀师资,实现基本训练和学习过程相互辅助,为学生后续成长打下牢固、扎实的根基。同时,书院将围绕学术研究、社会实践与调研、创新创造、朋辈研学四个主干,建立学科交叉机制、本硕博联动机制、书院—学院—研究机构联动机制、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服务机制,书院建设的本质要求就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构建一套服务治理体系。

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以“明德书院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题介绍了明德书院“双”“厚”“多”“全”的四大特点,即培养管理模式上的书院和学院“双主体”、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厚基础”、学生指导上的“多形式”以及价值观引领和思政教育的“全过程”。

同时,郝立新分享了自己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在他看来,单科偏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均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书院制改革,我觉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跨学科”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郝立新表示,跨学科不是单纯的多学科机械相加,而是多学科的融合,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培养途径等多个领域、多个环节进行体现和贯通,“这样必须要有一定的机构来承担,单个学院很难做到这一点。”

郝立新坦承,书院有必要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取代学院,现在学院依然是主体,书院则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学校的书院制探索,郝立新表示,在跨学科培养人才模式中,要综合考虑到课程设置、协调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此同时,郝立新表示,在本硕博贯通性的素质拓展教育或跨学科培养、书院和学院的良性协调发展、导师制的优化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仍然有待继续探索。

此外,论坛期间,围绕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对书院制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书院制教育的新理念与新实践、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特色与经验、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等话题,与会高校专家学者、书院代表也进行了探讨。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