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色彩展现卢沟桥石砖的厚重、精致的笔触勾勒出鲁迅故居的建筑风貌、工整的书法撰写出一二九运动纪念碑文的细密……5月23日,在丰台区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宛平城内,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协办的“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展”正式开展。
 
新京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画展由美术学院专业教师领衔,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策划、设计、实施、志愿讲解等,在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近300幅作品中,挑选了其中60余幅进行展出。这些作品以承载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的革命旧址为主要绘制对象,以艺术的张力展现百年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北京的光辉历程。

5月23日,“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展”正式开展,画作风格各异。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60余幅作品展现60余处北京革命旧址,风格各异

进入宛平城西门,沿着小街步行100米,“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展”就设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的展厅中,游客驻足观赏一幅幅以水彩呈现北京革命旧址的手绘作品。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鲁迅故居、北京大学红楼、长辛店二七纪念馆……60余幅手绘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60余处北京革命旧址,画作形式虽以水彩为多,但风格各异,有的笔锋洒脱、苍劲有力,有的清丽柔美、朴素写实。
 
一幅《卢沟桥》的画作摆放在展厅的最中央,画作似乎将宛平城外沉淀着历史厚重感的卢沟桥“搬”进了展馆内。这幅画的作者是首都师大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生、北京市大成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韩金鹏,因在丰台区工作,他对丰台区革命旧址卢沟桥有着很深的感情。去年5月,他还在上研二期间,接到了“红色遗址”手绘的创作任务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以卢沟桥为绘制对象。
 
画作中细腻的笔锋吸引游客驻足近距离欣赏。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在进行北京革命旧址这一类的历史题材艺术创作时,除了要关注到作品的艺术性,更需要注重作品意义的传达。他认为,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该通过画笔对学生讲述和传递正确的民族历史。要牢记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秉承着“教好一个学生,造福一个家庭;教好一批学生,造福一方百姓”的朴实教育理念。

韩金鹏回忆,去年5月开始创作,正值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所教授的美术生高考工作重合,“每天工作之余就是创作,是难以想象的忙碌,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韩金鹏笑着说,看到画作在丰台区顺利展出,他感到欣慰,希望能将这次“红色创作”经历带回到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记忆”。
 
画展持续至月底,美术学院将搭建多元交流平台                

首都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锐介绍,学校和学院都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同学们在绘制作品的过程中,从素材搜集到动笔绘制,也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洗礼和红色文化的学习。此次“红色·记忆一一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展”的开幕,正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中共党史、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等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希望学生们能从这些革命旧址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牢记初心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继续推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
 
新京报记者在画展开幕现场看到,北京市级非遗“火绘葫芦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廉毅翔也来观展。“火绘葫芦是北京冬奥会期间所有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官方伴手礼,我今天来这里为非遗的创作找寻些灵感。”廉毅翔介绍,自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在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做了3年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期间拜师“火绘葫芦”第四代传承人牛成果,此后被认定为第五代传承人。这次逛展之行既为他带来了创作上的思考,也让他感受到学生们抓住了北京革命旧址的灵魂。

师生打造的文创产品也在画展上展出。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画展现场,美术学院师生在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的基础上,还打造了手绘北京革命旧址微党课、数字化交互地图以及红色主题文创产品展览,均是对北京革命旧址手绘作品的资源深挖、表现创新和艺术延展。刘锐认为,展览发挥美术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以绘画的形式展示革命旧址,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益探索,具有以图证史的历史价值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
 
此次画展将持续至月底,今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将与更多的北京革命旧址开展合作,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整合红色资源图谱,用心用情将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让更多青年学生在革命文化中浸润和成长。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