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第三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期间,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谈到近期有地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时,申展利坦言,今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应急管理部门已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近期事故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毫不松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主办方供图


新京报:经济社会发展回归常态化后,社会各部门生产提速,企业都希望“把失去的三年抢回来”,在此情况下,你对今年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有何判断?

 

申展利:今年以来,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起数均继续保持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社会秩序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快速恢复,大量新建项目集中开工上马,一些企业抢工期、赶进度,安全风险也急剧增加。

 

应急管理系统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行了多方面工作。比如,国务院安委会派出多个工作组到各地开展督导检查和明查暗访,督促相关主体落实安全责任措施。聚焦可能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隐患,组织实施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渔业船舶、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同时对重特大事故进行认真调查、严肃查处、严肃追责,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

 

此外,我们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并重,组织专家、派出工作组对一些高危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点地区和企业等进行帮扶,排查消除隐患,解决安全问题。今年我们还广泛开展了应急科普宣传工作,强化企业员工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重奖激励举报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执法威慑力。

 

新京报:在此情况下,应急管理部门如何确保安全生产?今年是否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申展利:针对当前面临的不容乐观的安全形势,我们已经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实施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目前各地各部门已迅速部署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细化完善任务分工,专项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组织联合执法小分队开展暗查暗访,针对电气焊动火作业、外包外租安全管理、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出口三个方面,分赴六省连续开展了两轮次专项暗访。

 

同时,部署地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近期组织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派出执法小分队,已经检查10.4万家企业。此外,为防范化解夏季气温升高导致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应急管理部和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正分别组织对全国12个重点县和122个重点地区,深化专家指导服务,坚决防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较大事故的发生。近期还将组织硝化企业安全专家指导服务,推动企业开展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支撑促进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近期,部分地方出现安全事故,对此应急管理部有何评论?

 

申展利:今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让人十分痛心,教训十分深刻。

 

从客观因素看,一是不少行业经历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后,积累的风险隐患逐步凸显。矿山、化工、交通、市政,还有很多老旧小区,大量的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都进入集中老化期和事故高发期。二是近几年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确实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增加安全投入方面远远不够。三是各地在疫情防控转段后全力抓发展、拼经济,大量新建项目集中开工上马,很多企业为了“抢”回疫情期间的损失而抢工期、赶进度,导致安全风险急剧增加。

 

从主观上来说,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有所抬头,没有真正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隐患排查整改质量不高,风险隐患“小的拖大、大的拖炸”。此外,安全监管执法仍然存在“宽松软虚”的现象,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从近期事故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毫不松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新京报:在信息发布、事故通报方面如何更好回应公众期待?

 

申展利:应急管理部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发布工作,在突发灾害事故的信息发布方面,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原则,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持续动态发布灾害事故有关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以国家议事协调机构名义,定期发布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有关信息,在防汛期、防火期等关键时间节点滚动发布会商研判信息,并对重点行业领域进行安全风险提示。

 

公众都很关心灾害事故的调查结果,应急管理部也十分重视调查报告的发布工作。例如,5月21日,我们发布了湖南长沙“4·29”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调查报告,在公开调查报告全文的同时,还以新闻通稿和答记者问的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