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支持 /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月明星稀之时

 

万籁俱寂

 

万物仿佛都已陷入深深的睡梦之中

 

然而一些暗夜生灵却开始蠢蠢欲动

 

在夜色弥漫之际

 

开启只属于自己的悠悠长夜

 

漆黑静谧的夜晚,通常都是生物结束了一个繁忙白天之后的休憩时刻。然而,大自然中有一些生物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们的活动具有周期性,黑暗才是它们释放自我的最佳时刻。

 

实际上,夜行性也可看成是一种避敌行为,避开有较多猎食者活跃的时间,从而减少自己被猎捕的危险。有的动物虽然平日是白天活动,但在特定的季节却也展现出夜行性的一面。比如一些海鸟和海龟,到了繁殖季,它们必须晚上到达繁殖场所,这样也可减少它们以及它们的后代被捕食的后果。

 

 

在热带雨林的大树枝或树干上,我们能看到一些筑成球形的窝巢,这些都是指猴的住所。指猴,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原猴,是指猴科指猴属的唯一现存物种。因其指和趾长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夜行性灵长目动物。成年指猴的毛是黑色或者深褐色的,颈部则是白色。它们的门牙很大,长得比较像啮齿类动物。

 

白天,指猴在树杈间的巢穴里休息,黄昏时分便开始外出觅食。指猴的叫声如人的哭声一般,尖细而凄厉,特别是在夜晚时更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当地人认为这谈不上悦耳的声音会招致厄运,而且又因为指猴长相颇为怪异,毛发稀少且呈现出黯淡的黑灰色,面容确实不太讨喜。

 

 

和指猴不同,婴猴是一种小型的夜行灵长目动物,它们分布于非洲南部热带雨林、稀树草原和灌丛草地中,长相酷似松鼠。婴猴有着圆润的大眼睛,两只耳朵看上去分外滑稽。婴猴体形娇小,有的甚至不足38厘米,但它们动作灵敏,极擅跳跃,一跃可达3至5米之远。

 

白天它们同样栖息在树林中,像扇子一般折叠倒伏,休养生息。待夜色来临后便开始活动。它们以植物的花果、种子为食,一些相对体形较大者甚至能捕捉鼠类和飞鸟等。

 

 

迪士尼动画《疯狂动物城》中,那只名为“闪电”的树懒可以说是全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了。和其名字毫不相符的缓慢行动力和独特的长相让人忍俊不禁。

 

“懒”如其名,这种动物的行动总是慢慢悠悠,无论是进食、睡眠甚至于交配、生孩子,都无法让它们迅速起来,就算是危险来临,树懒逃跑的速度也慢得出奇,可以说“懒”得名副其实。它们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倒吊在树上度过,以树为家,只有要排泄或是更换一棵新树木进食时才会爬到地面。二趾树懒一天能睡15个小时左右,晚上才会醒来开始找些吃的,树叶和果实都是它们的果腹之物。

 

 

和树懒一样以树叶为食的,还有树袋熊。树袋熊又称考拉、无尾熊,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种有袋类动物,也是其“国宝级”动物。作为夜行性动物的一员,树袋熊是非群居动物,它们每日需要长达17至20小时的睡眠,白天倚靠大树呼呼大睡,睡醒后的大部分时间则在进食中度过。

 

人称“飞鼠”的鼯鼠,是松鼠科下一个族——鼯鼠族的统称,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热带与温带雨林中。若不张开四肢,外形和普通松鼠无异,同样有着大眼睛和发达的耳廓。四肢上的飞膜可以使它们在树与树之间快速滑行。它们白天多于岩石洞穴或树洞中休息,喜静,大部分过着独居生活。黄昏和夜晚则是它们寻食的繁忙时刻。

 

 

在很多卡通动画中,我们不时能见到圆圆鼓鼓、头顶冒出一盏“小灯笼”的鱼,模样稍显丑陋但也颇具怪趣,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灯笼鱼、琵琶鱼、海蛤蟆等,它们的学名其实是鮟鱇鱼,属于鮟鱇鱼目、鮟鱇科。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鮟鱇鱼最显眼的就是头部上方形似小灯笼的器官了,其内具有可分泌光素的腺细胞,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在缓慢的化学氧化之后发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鮟鱇鱼都有这个器官,一般只有在雌鮟鱇身上才能看到。雄鮟鱇通常体形较小,身体也只有雌性的六分之一大小。它们一般寄生附着在雌鱼身上,由雌鱼提供营养,依附至死。

 

 

纵观神奇自然,无论是活跃于日间,还是出行于夜晚,无论是天上展翅高飞的,还是水中自在游走的,不过都是为了获取更适宜的生存环境而选择的最佳行为方式罢了。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8.10月刊

来源:大美V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