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11月28日,在《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会暨全国巡讲启动会上,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表示,该《指南》的发布为我国肥胖症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化指导,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并提出了肥胖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


该《指南》共计3万余字,由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由全国肥胖症临床诊疗和研究相关的减重与代谢外科学、内分泌学、临床营养学等学科领域的共122位权威专家组建成为指南编写委员会,历时10个月,基于最新临床证据和肥胖症诊治相关的多学科专家共识,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共同制订而成,是我国肥胖症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南。


近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减重效果不断提升。《指南》中明确指出,目前在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我国目前尚未批准用于治疗遗传性肥胖症的药物。《指南》提醒,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规范使用,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有无禁忌证后方可起始应用,同时在使用药物减重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律随访,监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南》发布旨在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了《指南》的相关亮点,包括关注肥胖症病因学,强调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推荐肥胖症分级,重视肥胖症的分型、分期,强调肥胖症相关疾病患病风险和减重获益,规范肥胖症的评估,提出肥胖症治疗原则,提出肥胖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等。


“《指南》发布后,重点在于落实。”指南编写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表示,此次全国巡讲的启动,将助力《指南》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让更多肥胖症患者受益。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