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冲毁的石板厂内,大人正给孩子洗澡。 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房山周口店瓦井村,一家石料厂的工人在石料堆上搭了个小窝棚居住。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昨日,房山十渡某度假村,工作人员正在清淤。他们希望尽快恢复营业接待顾客,往年的此时是旅游旺季。新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昨日,房山区安置房建设工地上,工人们冒雨进行工作。 实习生 王飞 摄

  安置房工程进展已过半,地处偏远的安置房提前竣工

  新京报讯 房山灾区安置房建设工程自7月26日开建以来,已进展过半。记者昨日从承担建设任务的北京城建集团和北京建工集团获悉,将确保受灾群众5日前搬进“新家”。昨日,良乡镇南庄子村9间安置房接受了验收。

  8个安置点今日验收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建工集团共计承担安置房建设总计2016间,建筑总面积37288平方米,分布在8个乡镇共计20个安置点。其中位于阎村镇8号地的过冬安置房项目,总计500间,每间20平方米,共10000平方米。分布在青龙湖镇、南窖乡、河北镇、史家营乡、佛子庄乡、霞云岭乡和良乡镇等7个乡镇19个安置点的临时安置房项目,合计1516间,每间18平方米,共27288平方米。

  北京建工集团房山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孙光介绍,目前工程进展已过半,预计5日以前能够完工交付使用。

  “提前完工交验的安置点均为地处偏远、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项目,这些项目交验后,集团的安置房建设将集中于几个大型安置点。”孙光介绍,7月31日,霞云岭乡堂上村、石板台村已完成竣工交验。8月1日,良乡镇南庄子村9间安置房也接受验收。受到雨天影响,原计划于8月1日验收的其他8个安置点将于8月2日验收。

  “材料供应不及时”,孙光说,目前,施工遇到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就是材料供应。另外,恶劣天气也影响施工进展,“我们积极想办法努力化解降雨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全力确保按期交付使用”。

  过冬安置房装永久电源

  北京城建集团公司此次承担了房山区南部城关镇、长沟镇、大石窝镇、韩村河镇、张坊镇、周口店镇、窦店镇、琉璃河镇等共8个镇30个点的安置房建设,共要建设安置房3813间,其中过冬型安置房1888间。

  城关镇洪寺村安置房工程是所有安置点中,间数最多、面积最大的,规划了1000间(每间20平方米)、20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全部是过冬型安置房。据北京城建集团城建十六公司城关街道安置点常务副总指挥高乃社介绍,目前过冬安置房6间样板房搭设完成,有560间开始搭设,8月5日全部完成,达到水通灯亮的标准。

  昨天在施工现场,房山供电公司150名工作人员正在为安置房安装电源。据房山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将在城关镇洪寺村安置房安装1320米10千伏线路,315千伏安变压器,这些设施将保证安置房永久电源。今天起,供电公司开始入户装电表,“预计8月3日完成入户装表,将电卡发放给安置房居民”。

  房山车主在家门口补领车牌

  在强降雨中遗失车牌的房山车主,可以在家门口补领新号牌。

  交管局车管所昨天联合房山交通支队在房山良乡机动车检测场院内,为申请补领号牌的150多位群众上门服务。据介绍,补领车牌简化了程序,办理补牌时,持车主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填写《机动车牌证申请表》即可。

  新华社播发评论文章

  危急关头更显党员本色

  新华社昨日播发《危急关头更显党员本色》,文章摘录如下: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在前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在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中,广大党员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无畏的勇气、艰苦的努力甚至宝贵的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危急关头,更显党员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有多名党员干部英勇牺牲。向阳路公安派出所所长李方洪在和同事转移出60多名受困村民后不幸遭电击;大城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建民雨夜连续工作11个小时后突发心肌梗塞;韩村河镇副镇长高大辉驾车时被洪水淹没,打出的最后一个电话是“一定要把群众救出来”……正是这些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群众换来生的希望。

  危急关头,更显党员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品质。抢险救灾、防汛抗洪尚未结束,广大党员干部又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群众安置、心理安抚、疫情防治、设施修复、生产恢复……面对一项项繁重工作,受灾区县的党员干部以百倍的热情夜以继日地连续作战,带领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人物 1

  “这一夜,值了”

  高乃社 城建集团城建十六公司城关街道安置点常务副总指挥

  昨天上午,雨下得正大,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过冬安置房工地,道路因为连日来的降雨已泥泞不堪,泥浆没过工地上所有人的脚背。

  雨中,北京城建集团城建十六公司城关街道安置点常务副总指挥高乃社头上微微冒着汗,“如果不是因为下雨,我们的进程还能更快点儿。”

  城关镇洪寺村是房山区最大的安置点,将搭建1000间安置房,8月5日前要确保通水亮灯。7月25日下午1点,在城建十六公司援建房山安置房紧急动员会上,高乃社被任命为援建项目常务副总指挥,高乃社当场表态:“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我的腰跟着我走!”

  今年53岁的高乃社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入驻工地前已入院治疗了一个月。每天早上起床,高乃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中药、敷药,医生嘱咐他,一旦停药,前面的治疗将前功尽弃。

  7月26日11时,城建十六公司房山援建小组首批进驻城关镇安置房项目。“听话”的高乃社把药带到工地上,但6天下来,药一直搁在车的后备厢里。

  刚到安置房项目现场时,设计图纸没有,房屋如何排列布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劳动力、机械进场,一系列问题摆在高乃社面前。

  7月26日,入夜时分,高乃社安排身边年轻管理人员倒班休息,自己却在整个现场协调生产任务。7月27日早7点,房山城关安置房现场完成3万平米场地清理工作,128户房屋具备垫层施工条件。此时,高乃社已经一夜没有合眼。看到十几小时前还是杂草密布的小山坡已具备建房条件,高乃社欣慰地说:“这一夜,值了。”

  人物 2

  三天只睡八小时

  滕煊 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长安汽车项目部经理

  7月31日凌晨两点,忙了一天的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长安汽车项目部经理滕煊,倒头睡在了房山阎村8号地过冬安置房指挥部会议室的会议桌上。4点钟,睡了不到两小时的他从会议桌上翻身起来,拿起雨衣又跑去现场检查施工进度。“咳,习惯了,每天转战在车上和会议室抽空打个盹。”

  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此次承建的是房山阎村500间过冬安置房、青龙湖镇北车营村274间临时安置房以及崇各庄、马家沟村共计80间临时安置房的建设任务。

  作为建工集团三建公司现场总指挥,滕煊负责着整个施工现场整体的调度、协调、汇报、传达、布置等一套繁杂的任务。忙前跑后之余,滕煊牵挂更多的是现场的施工生产、进度、质量以及员工的安全。

  进场的第二天,7月27日晚上,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现场刚刚打起的混凝土基础垫层,眼看着就要被大水淹没,滕煊一咬牙冲进大雨中,带领数十名抢险队员挥锹开挖排水沟。从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多钟,队员们浑身湿透,满身泥泞。

  看着雨水不断被排出施工场地,滕煊仍旧放心不下,到现场深处巡看基础垫层情况。就快走到后一排垫层时,滕煊一不小心趴倒在80公分深的排水沟内,浑浊的泥水糊了满脸满身。

  进场后的三天里,滕煊几乎24小时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实在困得不行,也只是在车里眯上一会。三天下来,睡了不到八个小时。

  ■ 安置房工程进展

  【阎村镇】

  过冬安置房已完成基础回填天然级配沙石90000立方米。西区227间所有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施板房215间,已完成10间。东区273间,完成底板混凝土浇注200间,目前急需板房进场安装。

  【青龙湖镇】

  共计4个安置点,其中马家沟16间基础底板已全部完工,急需板房进场安装;崇各庄64间:36间基础底板已完工,进场板房30间,已开始安装。北车营300间基础底板完成49间,公司正在回填碾压收尾工作。上万村200间开始底板砼施工。

  【良乡镇】

  1个安置点,共9间,位于南庄子村,板房全部安装完毕,水电管线正在安装。8月1日交工验收。

  【史家营乡】

  1个安置点,共32间,基础底板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

  【佛子庄乡】

  共6个安置点,143间,位于陈家台村、佛子庄村、黑龙观村、北窖村村、贾峪口村和上英水村,目前全部进入板房搭设阶段。预计可提前完工进入验收阶段。

  【霞云岭乡】

  共4个安置点,83间,位于堂上村、庄户台村、石板台村和霞云岭村。其中堂上村安置点7月31日下午交工验收,其余安置点预计可提前完工进入验收阶段。

  【河北镇】

  1个安置点,分四个地块共150间,目前板房已搭建完毕70间,水电作业已经陆续展开。

  【南窖乡】

  2个安置点,其中水峪口村441间正在进行底板施工,中窖69间完成基础底板完工。

  ■ 回访

  没有猪的养猪场

  地点:房山区城关镇国金养殖场

  事件:养殖场被淹,损失3800头猪

  午饭的餐桌上,一盘炒白菜已经见了底,任正位和刘孝江将米饭不断往自己嘴里送,两人偶尔对视,也是沉默无语。房屋的角落里,大袋的白菜和成捆的大葱,是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伙食,而这样的生活何时结束,没有人知道。

  灾后10日,房山区城关镇国金养殖场只剩这两位员工留守,在他们借住的空厂房后面,几排200米长的猪舍已被铲成一片平地,废墟陷在刚刚下过雨的一片黑色淤泥当中,存栏的3800头猪已荡然无存,十几名员工也“被放假”回家。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到养殖场场长张国金的女儿,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也未透露有关善后赔偿的情况。刘孝江说,年过七旬的场长张国金此前因病住院,“遭这么大的灾,至今都没敢给老爷子说实情。”

  不过令两人宽慰的是,场里员工的工资都已结清,除他们留守外,另外十几位员工都已放假回家。

  昨日因为下雨,地面泥泞难行,任正位和刘孝江待在屋里。如果天晴,他们每天上午5时起床做饭,然后就是一天中唯一的工作——把冲走的东西要一件件找回来。如果还发现有死猪,他们会在养殖场附近掩埋,“如果不清理,邻居们很容易就会闻到味道。”

  据他们说,捞起那些猪以后,防疫站已经来消过几次毒了。

  灾后第一顿白米饭

  地点:房山区周口店镇瓦井村信诚石板厂

  事件:工厂被冲,志愿者送来捐赠物资

  “孙子终于能吃上水灾后的第一顿米饭。”这句话,被百良翠反复念叨了五遍,领到志愿者送来的物资后,当天傍晚,她就抓了把米专门给孙子煮饭。

  6年前,百良翠的老伴刘宗和从四川广元市来到北京打工,攒了一些积蓄在瓦井村租房开办了信诚石板厂。这次的暴雨冲了10间厂房,8台切割机全部浸水报废,生活用品也被卷走。

  当了解到一些石板厂工人就是汶川地震的灾民后,志愿者朱晏通过微博发出捐助呼吁,得到众多网友的响应。昨日下午2时多,朱晏和同伴们,将捐赠物资运到了石材板厂门口。

  下午6点左右,63岁的百良翠在石板厂废墟旁,用几块砖头垒成一个简易火灶,用从水中捡回来的锅煮了一小把米。5岁的孙子金娃子依偎在她旁边,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的米粒在翻腾。

  “娃儿吃不惯方便面,前几天一直哭着要吃米饭。我们家租的房子塌了,所有的东西都被水冲走了,哪来的买米的钱?”灾后,百良翠和家人每晚都从村委会领来方便面和水。昨天,志愿者送给他们10斤大米和一箱火腿肠,百良翠只煮了一小把米。“米都留着给孙子吃,我们大人就吃领来的方便面。”

  火灶不远处的废墟边,百良翠的老伴、儿子、女儿正在从没膝盖深的淤泥里掏石板。“能掏出来一点是一点,便宜一点还能卖掉。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把欠的债还清。”刘宗和说。

  66岁的刘宗和伸展着劳累一天的腰身,“干活的时候不感觉到累,一歇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他的脚长时间泡在泥水中,肿胀起来,微微发白,身上其他部位被太阳晒得黝黑。

  “经历了水灾,一家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人总是要往前走。”对于未来,刘宗和没有多想。而金娃子则在一旁小声地问爷爷:“我的书包被水冲走了,可咋办?”到了秋季,金娃子就该上小学了。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张太凌 萧辉 实习生 林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