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盛开的鲜花是属于春天的一道美景,而要以“花村”的名号称呼自己,想必这个村必须要颜值与实力齐飞。一是花要够多,够美,二来更重要的是花匠的耕耘与花的文化。在胶东半岛的东侧,山东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的车脚河三村(西车、北车、南车)如今被统称为“花村”。三个村子中的一千余户村民,几乎家家养花。在此基础上,游客慕名到此看花赏花,更是成为村子的一个特色产业。


鲜花盛开的百年花村。受访者供图

 

“有村史以来就有养花史”

 

沿着位于石岛管理区的法华路向西行驶,没多久就能看到“百年花村”的招牌,从这里依次向北、西、南三个方向看去,则有三个“车脚河村”。如今,他们统一被称为“花村”。

 

三个村子伴河而建,因而得名车脚河,根据方位又分为北车、西车与南车。作为胶东半岛上著名的“花村”,据村史记载,自清末至今,当地养花的历史已有百年,村里还流传着“三百人家皆花匠”的说法,这些都说明了花在村子里的地位。

 

花村一角。受访者供图


“有村史以来,就有养花史。”驻村干部刘雪松说道,“村子正好在赤山的半山腰上,因为靠海,水汽也非常充足,所以很适合种花。”不仅如此,靠海的位置也使得不少外来品种早早在“花村”生根。

 

比如说,有一种原产自日本的洋鹃,很早就在花村引进种植了,刘雪松说,这还要得益于石岛地区之前就是对外开放口岸,“因为临近日本、韩国,海上交易频繁,所以方便引进很多外来品种”。

 

土花房变“玻璃小洋房”

 

沿西车脚河村的山路盘旋向上,就是一处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玻璃花舍,也是西车脚河村种花卖花最集中的地方。在全用玻璃搭建起来的屋顶墙壁内部,种植着2000余株各个品种的花卉。村民王彩荣说,以前并没有大面积的玻璃屋顶和墙壁,就是简易花棚,“前年整体改造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村里最大的玻璃花舍。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棚内的杜鹃、桂花都是咱们常见的花卉,但既然是花村,肯定有特别之处,仅仅是桂花系列就有四月桂、六月桂、八月桂等多个品种。而作为当地花卉的代表,桂花、茶花和杜鹃是到访的游客、爱花者购买最多的系列,花房内也属这三个系列的花卉种植数量最多。

 

“花季里这三个系列的花朵开得饱满,也最适合赏花。”王彩荣说道,“得益于这个玻璃棚,现在很多花到了冬天也能开,基本上每月都有花开,每月都有花采。”

 

据介绍,5月的杜鹃花系列最为应季,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也在花房内看到正在盛开的多种颜色的杜鹃花,有粉色的玉翠锦、粉红相间的王冠以及紫色的大毛叶。

 

多种颜色的杜鹃花。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如今,不少游客都冲着“花村”的名号来到这里,一是为了心中所好,二则是为了切实地感受下何为“人人皆花匠”的村落。

 

村民与花相伴一年又一年

 

在傍山而建的西车脚河村,村民居住在上下蜿蜒的山路两侧。除了统一的石头墙与茂盛的树木,村民自家小院的布置也体现着这里以“花”为生。

 

正在搭遮阳棚的姜奶奶和老伴。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采访当天下午3点,姜奶奶正与丈夫在自家院内搭盖遮阳棚,这是每年的5月都会进行的一项工作。而当记者走进小院时,一股浓郁的奶油香味便扑面而来,还是头一回闻到奶油味道的花香,不禁感到很好奇。姜奶奶见状解释道:“那个是含笑,现在院子里就属它香味儿大。你看它的花儿,就像一个花瓣包着一个笑脸一样,所以有人说这是它名字来源。”

 

姜奶奶今年68岁,用她的话说,自己养花有些年头了,具体多少年都记不住了。自家小院虽然不大,但是也养殖了金橘、茶花、桂花、洋娟等多个品种的花卉。

 

“太阳晒着,这些花受不了。”姜奶奶一边整理遮阳棚一边解释说,从5月开始,这边的日照就越来越强,到了夏天阳光更强,所以每年都会提前做准备。

 

从霜降到清明的这段时间,姜奶奶与老伴儿相对清闲,一是家中院内花棚面积小,打理起来比较轻松,二是温度与湿度条件,已不适合大部分花卉的生长,没法进行扦插。除此之外,他们的时间也几乎全都扑在了养花、看护上。

 

像姜奶奶这样的人,在西车脚河村有很多。他们有着类似的院子,满院的花卉植物、院内院外的两处小花房;他们也有着类似的生活状态,一年到头与花为伴,在修修剪剪的时光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