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用绳子拴住坠河汽车。


消防员、警察、村民合力将车向岸边拉。


打捞过程中,一名男子遗体坠河。救援人员将车吊起后,又将其遗体打捞上岸。

  均处矿区,地下被采空,涉及2100人;周转房今日开建

  ■ 追访

  新京报讯 “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房山河北镇雨量为全市之最,虽然房屋等财产损失严重,但应对及时,全镇无一人伤亡。目前,河北镇已经开始救灾重建工作,地处煤矿采空区,且受损最为严重的口儿、他窖、南道及杏园四个村庄,共计2100人,将整体搬迁至镇中心区。

  洪灾致千余房屋受损

  “7·21”强降雨后,贯穿全镇的大石河河水猛涨,以前快干涸的河道,如今水面宽达100多米,沿岸村庄、农田损毁严重。

  镇党委书记穆建山介绍,21日当天,镇里迅速启动了防汛抗洪预案,各村广播通知,查险排险,所有危险房屋内的村民,全部转移到村镇及亲友家暂住。“目前全镇有6000余名涉险群众被安全疏散转移。”

  河北镇负责人表示,大暴雨引发山洪、塌方、泥石流等灾害,造成该镇千余间房屋受损,直接损失约2.35亿元,但经及时排查抢险,全镇无人员伤亡。

  四个村庄将整体搬迁

  此次灾害中,河北镇口儿村等依山而建的村庄受损严重,且还有几个村庄处于以前的采空矿区,房屋等财产损失惨重。口儿村村主任陈金国表示,该村所有房屋均受损,其中多间倒塌。

  “受灾严重的口儿、他窖、南道、杏园四个村将整体搬出山区。”河北镇镇长张艳珍说,这里原是房山煤矿矿区,地下全是空的,民房又都是依山而建,如果再有雨,会很危险。所以,对村民全部转移。除了山顶的安置区外,还有村委会等安全地点。目前,除投亲靠友的村民外,已全部安置。

  张艳珍说,作为采空区,口儿等四村已不能作为永久居住地,镇里早有整体搬迁安置的计划,但因为还没有经过审批,所以一直没有搬迁。在这次灾害后,镇里准备加快实施整体搬迁计划,四个村共2100人,将全部搬迁至镇中心区。

  周转房今日开工建设

  据了解,安置房将分为两个区域,一块是磁家务村,一块是半壁店村。昨日下午,在河北镇安置房用地,设计测绘人员正在实地查探。

  河北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完成规划和审批后,搬迁安置房将正式破土动工。目前,很多房屋受损村民被安置在帐篷、村队部等临时处所,为了保障雨季里村民的安全,镇里将尽快先建好简易周转房。

  “27日下午将正式动工建设周转房。”该负责人称,这批周转房为彩钢板结构简易房,全部建在地势较高的安全区。

  另据了解,除了这四个村整体搬迁外,位于檀木港村白石口沟河滩内及两侧的数十户受灾村民,也将搬迁至村里建设、已经竣工的安置房。

  ■ 讲述

  “眼看着泥石流把邻居房子冲垮”

  “就差一点就被泥石流冲走了。”杨秀兰说。她和老伴儿、婆婆住在河北镇口儿村,儿女们都在外面工作。

  接村里通知一家人撤离

  21日晚上,大雨一直不停,出门,水已经没过膝盖。正当山洪越来越大,杨秀兰一家焦急无措时,村里来了通知,让所有村民撤离。

  杨秀兰和老伴儿扶着婆婆,准备到山下的村委会,但刚趟水出门,就发现道路被毁,他们被困在半山腰。

  家不能回,道儿下不去,杨秀兰三口只能艰难地来到房屋对面的高地。没过一会儿,后山上山体滑坡,瞬间变成泥石流,顺着房后的山沟儿,向半山腰上的房屋冲去。

  “我们眼睁睁看着泥石流下来,把邻居的房子冲垮。”杨秀兰说,在洪水里站了一个多小时后,他们被高处的一户同村村民接到了家中暂住。

  这一住就是4天。

  住进救灾帐篷“保命”

  洪灾,让深山里的口儿村与另外几个村子一样,断水、断电、断通讯,成了孤岛。

  经过几天抢修,镇里调派的人员打通了出山道路,电力、通讯也逐步恢复。因为房屋受灾严重,镇里调拨了50顶救灾帐篷,供受灾村民晚上暂住避险。

  帐篷搭在离杨秀兰家不远的一处高地。

  25日下午,杨秀兰一家住进了这处临时的“新家”。

  因为地面泥土泡水,帐篷里既潮又闷。“一个充气的垫子,算是帐篷里最舒服的东西。”杨秀兰说,晚上有时都难以入睡,不过,“多亏了这些帐篷,才有了保命的地方”。

  看着工人和村镇干部大汗淋漓地施工,增搭帐篷,杨秀兰便义务担当起了厨师。“家里白天安全,就回家烧点开水、做点饭菜,给他们送过去。”

  绳子拴滑轮 拉夫妻过河

  河北镇檀木港村的大桥下,曾有一堵5米高的墙,暴雨中,瞬间被洪水淹没。墙北侧的132间房屋,绝大多数被冲走。

  “你们现在看的这片沟里,几天前都是民房。”村民们介绍说。

  沟内最左侧的一间破房屋,窗户上还贴着一个大红福字,只是转了180度。

  “我家一共9间房,就剩那么点儿了。”洪灾时,60岁的村民殷宗义祖孙三代人正看电视,发现情况不对,家人分头逃生。

  但殷宗义家边上的一户人家没有这么幸运,“有夫妻俩被困住了。”

  无法靠近,有人便想到了用绳子、滑轮的方法施救。一根长40米左右的绳子,被扔到洪水对面。“那边,绳子一头绑在暖气片上,这边则拴在一棵香椿树上。”殷宗义说,大家又找来一个大个儿的滑轮,绑在绳子上,滑轮下方坠着一个凳子。

  “30米长的湍急洪水,掉下去就得冲走,最后来了二三十人使劲往上拉,将两人救了过来。”事后,回忆起那一幕,殷宗义依然觉得非常惊险。

 

  采写/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甘浩 仲玉维 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