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国1.3亿年前的粪便化石曝光 揭秘这里曾生活着大量鱼类
4月15日,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科研人员对蒙古国约1.3亿年前的7件粪便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四个新的粪便化石遗迹类别,其中一个新属遗迹化石是目前全世界第二件中生代涡旋状粪化石。7件标本中均存在骨骼残片和鳞片,其中还存有完整的围眶骨。研究人员推测,其中三个遗迹种属的造迹者或与鲟形目的成员有关,另一遗迹属粪
-
央行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内容
新京报快讯 3月21日,央行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的讲话,题为《用好正常货币政策 空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他在讲话中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央行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同时,我们正在与欧方
-
韩国宣布发现1.2亿年前恐龙化石:市民海边溜达捡到的
据海外网3月10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京畿道安山市10日表示,在炭岛港附近海边发现了1.2亿年前的恐龙化石,长度为4.5厘米。韩国文物部门鉴定后推测,这是朝鲜角龙(又名韩国角龙)的趾骨化石,具有学术价值。消息公布后,引发韩媒争相报道。据了解,这块恐龙化石,是今年2月10日,一个市民在海边偶然捡到的,五天后,该市民
-
35人盗掘“龙骨”1300公斤被刑拘 化石距今约2300万年
3月5日,记者从陕西靖边警方获悉一起团伙盗掘“龙骨”案。2020年12月,警方获知有人正在辖区一胶土厂内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民警在盗掘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获所盗古脊椎动物化石120公斤,之后又在一村民家抓获其余20名犯罪嫌疑人,搜出古脊椎动物化石27袋,约1180公斤。经鉴定,这批古生物化石距今约有2300万年,有很
-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我国将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在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白皮书系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历史性成就,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举措,旨在让国内外社会全面了解中国能源政策和发展状
政聚焦 1.2万 -
市政府大厅地砖出现海螺化石切片 博主:距今2000万年
12月6日,化石科普博主王煜在淮安市政府开会时,在地砖上发现一个长近40厘米的海螺化石切片。王煜拍下视频传到网上,引发网友关注。据其介绍,这枚海螺化石距今已经有2000万年,属于新生代化石。王煜表示从建筑材料上来讲,这是便宜且常见的石材。看到如此巨大漂亮的海螺化石,王煜也非常激动。
我们视频 9634 -
行走两亿年丨科考队为当地学生上科普课:化石是青藏高原上的精灵
9月24日,青藏科考队来到西藏尼玛县中学,给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地质课。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张以春给学生们科普了化石知识,他把化石比作青藏高原上的精灵。他说,自己主要研究䗴类化石,这是他第17次来西藏科考,“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非常喜欢和热爱西藏”。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张华为学生们讲解了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我们视频 1.1万 -
行走两亿年丨科考队找到腕足化石:拉萨地块曾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9月28日,青藏科考队在西藏文布乡南村找到腕足化石。南京大学博士生徐海鹏介绍,腕足生活在海底,出生后基本上永远都不会动了,腕足化石不太适用于断代,但它具有很好的生物古地理指示意义。徐海鹏说,科研人员往往通过动物群来判断两个地块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虽说拉萨离华南比较近,但它的动物群和华南地区的差距比较大,
我们视频 1.1万 -
行走两亿年丨青藏科考队发现4亿年前角石化石:它曾是海洋霸王
9月21日,青藏科考队在西藏荣玛乡北部发现角石(鹦鹉螺)化石。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张以春介绍,角石是一种软体动物,在海洋里生活,在4亿多年前,它是海洋里的霸王,捕食能力非常强。张以春说,羌塘盆地中部是一个隆起带,很多古老的地层因为构造运动拱起来,经过复杂的构造变动后,地层基本上变质了,化石保存得不好,这个
我们视频 6531 -
行走两亿年丨科考队找到遗迹化石:解释远古时代的生物如何生活
9月17日,青藏科考队在海拔4850米的藏北无人区发现一块遗迹化石。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罗茂说,这疑似是海星的遗迹化石,遗迹化石可以用来推断沉积环境,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遗迹化石去研究早期生命是如何演化的。“我们最想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远古时代哪种类型的生物造成这样一种遗迹,这能够让我们理解远古时代的生物是怎么
我们视频 6306 -
北京今起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非法液化石油气经营行为
城管执法部门将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从事液化气经营、不按照经营许可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经营等违法行为。
服务区 1.9万 -
行走两亿年丨科考队在藏北无人区 找到2.5亿年前古植物化石
9月15日,青藏科考队前往距营地30公里外的藏北无人区踏勘,希望找到2亿多年前的古植物化石。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张华介绍,科考队员找到了异常丰富的栉羊齿和单网羊齿,这两类植物在华夏植物群常见,证明该地区当时和华南地区更为相似,处于赤道附近,生长热带雨林植物。
我们视频 7601 -
行走两亿年丨科考队发现晚二叠世化石 将打磨成比纸还薄的切片
9月14日,青藏科考队在西藏玛依岗日地区采样。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张以春介绍,他们研究的是微体化石,虽然小但有很大意义。早上来采样时,张以春第一眼就发现了晚二叠世的柯兰尼氏虫化石。科考队员把样品敲成块状,方便回去之后切片处理,最终切片将被打磨成比纸还薄的透明切片,以供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
我们视频 6580 -
江西萍乡一施工地发现至少10枚恐龙蛋化石,萍乡曾为恐龙生活地
2002年至2014年间,萍乡地区先后在白垩纪红层中发现近200枚恐龙蛋。根据萍乡发现恐龙蛋的分布及保存情况,白垩纪时期萍乡地区系恐龙的繁殖和生活地。
沸点 3.3万 -
到此一游|化石、岩画和钻石,从三家博物馆读懂南非的前世今生
地点:博物馆亮点:动植物化石、钻石如果想了解南非的前世今生,不妨去开普敦的博物馆逛逛。建于1825年的南非自然历史博物馆,是非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藏品超过150万件。博物馆分为艺术展厅、社会历史展厅和自然历史展厅三部分,著名展品有远古时代的岩画和雕刻,17世纪的荷兰、英国绘画作品以及鲸鱼骨骼、动植物
嬉游 7718 -
南极发现新型小龙虾化石 生活在7500万年前
8月13日,巴西考古学家宣布在南极发现一种新型小龙虾化石,该化石为南极岩石标本一部分,于2016年一次考察时被带回。该物种约生活在75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坎帕期,具有结实巨大的爪子,方便其捕鱼和挖掘洞穴。考古学家称本次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上海洋环境的多样性。
世面 8.2万
24小时热榜
-
1 北京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马立娜坠楼身亡16小时前
-
2 时隔六年后,她公开举报了数学老师19小时前
-
3 首款国产纯电动MINI车型2023年投产11小时前
-
5 解码乡村文旅振兴的“黔西南样本”22小时前
-
6 数雨燕的人1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