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记录》

  作者:(爱尔兰)萨莉·鲁尼

  译者:钟娜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7月

  入围布克奖短名单,荣获科斯塔最佳小说奖与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爱尔兰的90后作家萨莉·鲁尼已经成为了在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文学新星。她的第一本小说《聊天记录》在正式出版前,就引来了七家出版社对版权的哄抢。今年,它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也让我们得以接触这本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刷屏的作品。《聊天记录》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状况,邮件和手机屏幕里的交流让话语具备了不同的意味,延迟的回复总是会影响着他们的情绪。

  这本作品的人物设置也很鲜明:主人公弗朗西丝是个双性恋,爱上了已经结婚的尼克,而尼克在爱情中很被动;弗朗西丝的朋友博比是一个同性恋,因为发现弗朗西丝在作品里描写了自己的私人生活而愤怒出走……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掩藏的隐私;纠结的多人情感让《聊天记录》的故事能够吸引我们读下去。然而,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一本好小说吗?它似乎无意通过艺术手段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句子坚持着当下流行的朴实风,看不到与新人作家相匹配的那种狂飙突进。它更像是一部老到的好莱坞电影,让观众在聚精会神地看完后放下手中的可乐,打个嗝,接着就要去心满意足地睡觉了。(宫照华)

  《说书人与梦工厂》

  作者:储卉娟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6月

  “抄袭”“洗稿”“融梗”,在今天的互联网内容生产场域中,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争议。对原创性的坚持,成为当下内容生产的首要准则,然而被人寄予希望的法律,却呈现了与现实不相符的一面。当大众视抄袭为“原罪”,甚至疯狂到“碰瓷”的程度,法律依然谨慎地在外围观望。昂贵的诉讼成本,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思考互联网内容生产与法律的关系,只有回到著作权与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中,才能理解矛盾发生的根由。《说书人与梦工厂》为这场嘈杂的争议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视角——当下的网络文学空间,是一个以“利润”为目标的“梦工厂”,而在其中从事写作的“说书人”,沿袭的是社群合作取向的机制。二者之间的张力来源于资本文化生产将网络创作空间改造为生产线末端,导致不同群体对“原创”的阐释差异,导致“精怪文学传统”的复活与消泯。历史向度的思考让这本书提供了超出了创作道德批判的内容,也让我们体会到无论是创作者、读者还是监管者,所有人都正在被互联网重塑。(吕婉婷)